警惕!腹泻须对症下药

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腹泻的药物有抗菌药物、止泻剂、吸附药及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等。专家指出,由于导致腹泻的原因不同,相应的症状也不同,因此腹泻治疗方法和用药也不同。

警惕!腹泻须对症下药

急性炎症可用吸附药及肠黏膜保护剂

吸附药及肠黏膜保护剂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的腹泻,主要有药用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作用原理是药物口服到大肠后,通过吸附或收敛作用减少肠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或形成保护膜,减少肠黏膜渗出而发挥止泻作用,这些药物宜空腹服用。

菌群失调宜选微生态制剂

临床上常见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酪酸菌、地衣芽孢菌无毒菌株等,可用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其能大量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数量,并能促进其增殖,从而纠正菌群失调,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并以此达到止泻目的。

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

从我国的患病情况看,腹泻后只有约30%的患者需应用抗菌药治疗,70%的患者不需要、也不应该用抗菌药治疗,但事实的状况是滥用抗菌药的现象较普遍,真正应该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应为菌痢、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要强调的是抗菌药是处方药,必须是医生根据患病情况开具。

感染性腹泻禁用止泻剂

止泻剂主要作用于肠壁,是通过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抑制肠蠕动,减少排便次数来达到止泻效果的,常用的药物有:地兰诺酯、洛哌丁胺、复方樟脑酊等,主要用于非感染性的一般腹泻,对于感染性腹泻的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状较明显时,应视止泻剂为禁忌。

如果腹泻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患者出现了脱水症状,则可在补液、抗菌治疗的同时使用止泻剂。

更多腹泻问题,请点击→
腹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渗透性腹泻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习惯,注意多喝温水,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像生冷的或者盐腌后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出现渗透性腹泻要及时治疗,不然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可以服用止泻药来进行对症治疗或者辅助治疗,比如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苯乙哌啶,舒丽启能等。渗透性腹泻: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②停止或显著减轻;渗透性腹泻其特点是: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

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

秋季腹泻好发于9月到第2年的3月,以10月到12月为流行高峰,所以称之为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到24个月的婴儿。秋季腹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水样便,大便次数、量、水份均明显增加,甚至每天达到十次以上,部分患儿可有精神不振,有的还伴有高热。严重者可以出现脱水的症状,可以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更严重者的患者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等并发症。

过敏性腹泻

过敏性的腹泻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左右会完全的恢复,不过具体的和个人的身体情况以及治疗的方式也是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建议是可以采取一些抗过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适当的也是可以服用一些激素类或者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平时的时候应该多加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情况,尽量的是不要吃一些容易刺激和过敏的食物。坚持使用药物还要注意适当的喝一些温开水,因为腹泻很有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大多数患者患有该疾病的时候,自己不要胡乱用药,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谨遵医嘱用药。过敏性腹泻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14周岁的患者,最早可在2个月左右就出现症状,主要症状就是腹泻,呈现烂便或者暴发性水样便,可带有粘液和血;饮食要忌食油腻,忌食牛奶,羊奶,和蔗糖,不要盲目使用止泻药,忌用氯霉素,忌吃生大蒜,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