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学原理和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简称单疱角膜炎。此病为最常见的角膜溃疡,而且在角膜病中致盲率占第一位,全球可能有超过1千万HSK患者。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控制复发的药物,多次发作后角膜混浊逐次加重,常最终导致失明。

病学原理

HSV是一种感染人的DNA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Ⅰ型和Ⅱ型(HSV-1和HSV-2)。眼部感染多数为HSV-1型(口唇疱疹也是该型感染)。少数人为HSV-2型致病。HSV引起角膜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致病病毒株类型相关。

HSV引起感染分为原发和复发两种类型。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接触过HSV,人群中HSV-1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90%,大部分没有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原发感染后,HSV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任何一支所支配区的皮肤、粘膜等靶组织的原发感染均可导致三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潜伏感染。

近来,已测出了HSV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并且从无复发感染征象的慢性HSK患者切除的角膜移植片中培养出HSV,提示角膜组织是HSV潜伏的场所。此外虹膜组织也是HSV-1病毒的潜伏组织,通过PCR和ISH(原位杂交)可在HSK动物模型的虹膜组织中扩增出病毒DNA序列。借助定量PCR技术可从HSK患者泪液中检测到HSV病毒DNA,这提示泪腺也有可能时是HSV-1病毒的潜伏组织。

发病机制

复发性HSV感染是由潜伏病毒的再活化所致。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患感冒等发热性疾病后,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时,活化的病毒以0.5mm/h的速度逆轴浆流到达沿眼表或角膜的上皮细胞,引起HSK复发。

免疫功能强的个体感染HSV后有自限性,而免疫能力低下包括局部使用激素者、HSV感染呈慢性迁延不愈、损害程度增加。机体针对病毒颗粒或病毒改变性状的细胞发起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膜基质和内皮病变。现在有证据表明,活化的HSV还可感染眼前节组织如虹膜、小梁网。

更多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问题,请点击→
角膜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角膜炎忌口

如果有角膜炎建议最好还是多吃一些新鲜的青菜和水果能够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对于角膜的修复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平时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用眼卫生。同时最好不要吃一些发物比如说牛肉、羊肉、韭菜、海鲜之类的,也不要吸烟酗酒,千万不要喝太多的碳酸饮料也不要喝太多的咖啡这些对于角膜炎的恢复都没有太大的好处。发生角膜炎之后其实忌口的食物还是比较多的,首先一些辛辣刺激的东西最好不要吃,比如麻辣烫、麻辣香锅、麻辣鱼、火锅、烧烤之类的。

角膜炎忌口

由于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深层病变是免疫反应,而吃羊肉可加重这种慢性免疫反应,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角膜炎患者是不要吃羊肉的,不要饮酒,不要过劳和熬夜。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牛肉也是不能够吃的,鱼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忌羊肉。角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

角膜炎并发症

角膜炎可以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溃疡性角膜炎。角膜炎可发生以下并发症:1.前房积脓。2.前房后弹力膜膨出,为角膜溃疡可向深层发展。3.角膜穿孔。4.前极白内障。5.角膜葡萄肿:在角膜溃疡穿孔和虹膜脱出。6.角膜瘘:有时角膜穿孔后愈合不完全而形成角膜瘘。7.角膜炎症常伴有新生血管增生。8.角膜形成薄翳、瘢翳、白斑。发生角膜炎后就应该积极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