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腹泻中医治疗

糖尿病性腹泻与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相比,临床较为少见。然而,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亦逐渐增多。有人调查门诊136例糖尿病患者,22%的每年有2~3天腹泻;我们统计的387例糖尿病患者中,15.8%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另有报道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合并腹泻者,达16.7%。本文仅就临床证候与治疗谈一些体会。1证候与分析糖尿病性腹泻,一般发生于糖尿病日久者。其临床表现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泻时日数行或数十行,甚则大便失禁,无腹痛或轻微腹痛,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阴性。多数患者呈可歇性腹泻,仅少数呈持续性腹泻。腹泻多在食后或夜间发作,常与情绪波动、进食生冷油腻、寒袭脾胃及血糖控制不满意有关。多数腹泻患者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但须排除各种病因所致的腹泻外方可诊断。糖尿病性腹泻,临床常见于血糖控制不满意,而且多伴有神经病变者;亦有少数见于血糖控制满意,而不伴有神经病变者。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症可能与胃肠植物神经病变,肠系膜小动脉病变,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对继发感染抵抗力减低,胰岛素、胰高糖素异常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主(植物)神经病变。中医认为,本症系糖尿病日久,损伤脾气,加之进食生冷油腻、情绪波动及寒邪外袭等,重伤于脾,致使脾气虚弱或虚寒,脾失健运,聚而生湿,瘀久化热,甚则伤及脾肾之阳而腹泻。2治疗方法糖尿病性腹泻,若予涩肠止泻药易导致秘,便秘后用通便药又易引起腹泻无并,故临治疗颇为棘手。服西药可乐宁易发生嗜睡、头恶心、食欲不振等副反应;用易蒙停、复方苯呱啶疗效也不满意。据我们统计,约90%的糖尿病性腹泻者属脾气虚弱或脾肾阳虚之证。故以健脾补气利湿止泻药为主组成。基本方:生黄芪、党参、苓、焦白术、炒山药、陈皮、生仁、炙甘草。湿者酌加苍术、藿香、佩兰;热盛者去生黄芪、党参,加马齿苋、白头翁、黄连;腹痛者加白芍;胀满者加厚朴、木香;阳虚者加伏龙肝、干姜、子;浮肿者加泽泻、车前子、滑石等。治疗后收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大多在服药2~3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1~2周大便转为正常。随说未见药后便秘,腹泻发作程度及次数亦明显减少。若复发遵基本方加减,调治数日即可缓解。3体会糖尿病性腹泻,病机以脾气虚弱为基本,腹泻为其标。治病必求于本,而不宜侧重止泻,故拟参苓白术散加减为基本方,健脾益气治其本方中重要用生黄芪、党参,以补气健脾;茯苓淡淡利湿而健脾;白术、山药补脾肾而化湿;陈皮气健脾;生苡仁清利湿热而健脾;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处理兼夹证时使用苦寒清热燥湿之味与窜行气之品,均易伤脾,切勿过量或多用,中病即止。否则,适得其反而加重病情。
腹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渗透性腹泻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习惯,注意多喝温水,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像生冷的或者盐腌后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出现渗透性腹泻要及时治疗,不然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可以服用止泻药来进行对症治疗或者辅助治疗,比如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苯乙哌啶,舒丽启能等。渗透性腹泻: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②停止或显著减轻;渗透性腹泻其特点是: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

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

秋季腹泻好发于9月到第2年的3月,以10月到12月为流行高峰,所以称之为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到24个月的婴儿。秋季腹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水样便,大便次数、量、水份均明显增加,甚至每天达到十次以上,部分患儿可有精神不振,有的还伴有高热。严重者可以出现脱水的症状,可以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更严重者的患者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等并发症。

过敏性腹泻

过敏性的腹泻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左右会完全的恢复,不过具体的和个人的身体情况以及治疗的方式也是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建议是可以采取一些抗过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适当的也是可以服用一些激素类或者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平时的时候应该多加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情况,尽量的是不要吃一些容易刺激和过敏的食物。坚持使用药物还要注意适当的喝一些温开水,因为腹泻很有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大多数患者患有该疾病的时候,自己不要胡乱用药,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谨遵医嘱用药。过敏性腹泻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14周岁的患者,最早可在2个月左右就出现症状,主要症状就是腹泻,呈现烂便或者暴发性水样便,可带有粘液和血;饮食要忌食油腻,忌食牛奶,羊奶,和蔗糖,不要盲目使用止泻药,忌用氯霉素,忌吃生大蒜,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