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疣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皮肤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虽无大碍,但可影响容貌、学习和工作,受到患者的重视。由于一部分人求治心切,对该病认识不足,乱搽药,听信所谓“秘方”,或误认为“鸡眼”盲目治疗,结果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轻者感染、色素沉着,重者毁容。

生长在面部的扁平疣称为青年扁平疣,中医称扁瘊。好发于青少年的面部、手背,皮疹为粟粒大小扁平的丘疹,有时可因搔抓而成线状排列。平时我们常说的瘊子、刺瘊,医学上称寻常疣。形态为表面粗糙、触之坚硬、针头至豆大灰白色角质性丘疹,如长于手足受压部位或磨擦处则称掌疣或跖疣(脚底部),可引起疼痛、出血,长于甲部可影响指、趾甲生长。这些疣的感染途径可以直接接触或自身接种。如皮肤外伤、磨擦、手足多汗等,病毒颗粒可以通过这些微小损伤直接进入皮肤或黏膜。面部扁平疣可以通过搔抓而自身接种。另外,也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器物损伤皮肤而间接传染,如面部美容、足浴、扦脚等。

根据临床表现,面部、手足皮肤疣易于诊断,但治疗上常常比较困难,因目前的抗病毒药一般均是针对疱疹病毒而非人类乳头瘤病毒,故对一般的抗病毒药疗效不明显。对于本病祖国医学早有论述,认为是风邪搏于肌肤,风热血燥,气滞血瘀凝集于皮肤而致皮疹。治疗应以辨证施治。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治疗、观察,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例如皮肤疣有血瘀之症,而刺血法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等作用,我们采用每周一次耳背静脉放血法,10次为一个疗程,对早期的青年扁平疣疗效尤佳。根据病情辨证分型,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和营祛瘀法;散风、清热、利湿法等中药内治。对多发性的手足疣自拟清热解毒、活血软坚的狼毒、花椒、大青叶等中药熏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损害数目少者则采用激光、电灼或刮除剥离等手术疗法,基本可达到治愈。另外,由于皮肤“疣”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故应用免疫调节剂亦有一定作用。

对于面部、手足皮肤疣除了应正确、积极的治疗外,预防亦很重要,注意避免搔抓、摩擦疣体,以防自身接种感染。定期煮洗毛巾、浴巾,清洗日晒生活用品,不用公共脚盆、拖鞋等,不要误以为是“老茧”“鸡眼”而到地摊处扦脚,以免造成自身接种或再感染。

我们在门诊中遇到好几个病人,原来仅一个跖疣,误为鸡眼而去扦脚,因在扦脚过程中其他周围皮肤受到损伤,病毒被种植到损伤部位,非但所谓的“鸡眼”未治好,反而生出一批疣体。故值得大家重视。

扁平疣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扁平疣症状

扁平疣的症状,主要是患者表现在皮肤表面的一种疣状增生,而这种疣状增生,大多可能形成孤立性的,而且是孤立性的粒状的增生,表面扁平,颜色一般呈乌褐色或者是皮肤颜色,有的皮肤颜色比较淡,所以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既不可能产生明显的瘙痒,也不会产生疼痛等自觉症状。患者出现的扁平疣大多可能发生在面部或者是手背部位,当然也有可能会发生在其它的皮肤部位,患者出现的扁平疣主要是由于感染了人类乳头瘤病毒以后,而造成皮肤的一种疣状增生性损害,这种疣状增生又叫做乳头瘤样的增生。

扁平疣症状

扁平疣的症状如下: 1、初期阶段:表现为面部、四肢,突发针尖大小的皮损,颜色为淡褐色、肉色,逐渐增大到绿豆大小,表面光滑,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角形的皮损。皮损抓破后,可顺着搔抓方向,形成串珠样疣体生长,称为同形反应,具有特异性; 2、特殊阶段:经过有效治疗,扁平疣皮损出现红、肿,伴剧烈瘙痒。说明抗邪有利,大概1-2周时间,疣体可出现枯萎、收缩、脱落。

扁平疣药膏

治疗扁平疣的药膏,包括如下:1、抗病毒的软膏,比如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咪喹莫特软膏。2、去角化的药膏,比如维A酸软膏、他扎罗汀软膏。在治疗期间还可以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香菇菌多糖片这样的免疫调节类药物。还可以口服中药,主要成分包括马齿苋、红花、赤芍、板蓝根、大青叶、木贼、香附煎水200ml,2次/日口服。另外,还可以选择冷冻、电离子、二氧化碳灼烧术这样的方法来进行物理治疗,在治疗期间需要涂抹夫西地酸乳膏,以预防相应的感染情况发生,并且扁平疣有外伤或者搔抓抓破,以免引起同形反应,促使皮疹的加重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