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治疗名方系列(一)参苓白术散

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腹泻性疾病,有人一腹泻就用止泻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中医认为,同是腹泻,致病机理却各不相同,应该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慢性腹泻——参苓白术丸

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慢性腹泻的临床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腹泻及腹部隐痛,其腹泻不甚剧烈,常与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脾胃受凉有关。

伴有食欲不振,气短乏力,面色缺乏光泽。腹泻日久则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可以导致贫血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能等闲视之。由于久泻伤及*正气,尤其与腹泻密切相关的脾胃更易受伤,因此慢性腹泻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虚性腹泻。对于这部分病人推荐试用参苓白术丸健脾化湿进行治疗。

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人参、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白术、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中医认为脾虚则易生湿,湿重则泄泻,因此健脾益气化湿就是本方治疗的精髓所在。此外,对于伴有脾胃虚寒,表现为胃部怕冷,大便稀溏,不能进冷食者,可以加用香砂养胃丸合并治疗。而久泻伤肾,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每日晨起腹泻,俗称五更泻者,合用四神丸以温肾健脾。

急性腹泻——葛根岑连汤

葛根、黄岑、黄连炙、甘草

急性腹泻是夏季常见的疾病,治疗腹泻的药物也成为很多家庭常备药。中药治疗急性腹泻的经典方剂就是葛根芩连汤,它出自著名的中医古籍、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用来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和痢疾。

从葛根芩连汤的组成来讲,葛根、黄芩、黄连以清热利湿为主,并能升清止泻。所以在选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时就要抓住“湿、热”两点。所谓“热”主要表现为发烧、口干、口臭,大便后肛门灼热,小便发黄等;“湿”则相对抽象一点,主要表现是大便黏腻不爽,有排不尽的感觉,医学上称之为里急后重感,或者大便里有白色脓样物,不思饮食,舌苔厚等,如果患者的病情大致符合上面所描述的症状,则可以认为是“湿热”所致的腹泻。

值得一提的是,葛根芩连汤早期服用有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患者腹泻的时间较长,腹部怕冷,或者进食稍凉的食物就出现腹泻,这一类症状都不适用本药治疗。在发病期间,应该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免加重肠胃的负担。对于腹泻明显的患者还应该多喝糖盐水。

肠易激综合征——痛泻要方

白术、炒白芍、防风、炒陈皮

肠易激综合征是慢性腹泻常见病因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岁—50岁为多,工作忙碌、精神紧张容易诱发本病,属于职业人士高发的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肠道本身无器质性病变,但肠道功能失调,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黏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有效的疗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肠易激综合征不妨试一试痛泻要方。原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肝郁脾虚”,肝郁则气机郁滞,不通则痛,而肝郁又与情绪紧张不舒畅很有关系;脾虚则不能运化食物,造成腹泻。因此采用疏肝健脾为主要疗法,痛泻要方就是代表方剂。

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4味药组成(剂量6∶4∶4∶3),方中以白术为主药,功能健脾燥湿;白芍能柔肝缓急止痛,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防风能散肝郁;陈皮理气疏肝健脾。四药合用,起到很好的疏肝健脾之功效。
腹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渗透性腹泻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习惯,注意多喝温水,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像生冷的或者盐腌后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出现渗透性腹泻要及时治疗,不然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可以服用止泻药来进行对症治疗或者辅助治疗,比如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苯乙哌啶,舒丽启能等。渗透性腹泻: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②停止或显著减轻;渗透性腹泻其特点是: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

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

秋季腹泻好发于9月到第2年的3月,以10月到12月为流行高峰,所以称之为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到24个月的婴儿。秋季腹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水样便,大便次数、量、水份均明显增加,甚至每天达到十次以上,部分患儿可有精神不振,有的还伴有高热。严重者可以出现脱水的症状,可以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更严重者的患者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等并发症。

过敏性腹泻

过敏性的腹泻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左右会完全的恢复,不过具体的和个人的身体情况以及治疗的方式也是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建议是可以采取一些抗过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适当的也是可以服用一些激素类或者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平时的时候应该多加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情况,尽量的是不要吃一些容易刺激和过敏的食物。坚持使用药物还要注意适当的喝一些温开水,因为腹泻很有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大多数患者患有该疾病的时候,自己不要胡乱用药,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谨遵医嘱用药。过敏性腹泻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14周岁的患者,最早可在2个月左右就出现症状,主要症状就是腹泻,呈现烂便或者暴发性水样便,可带有粘液和血;饮食要忌食油腻,忌食牛奶,羊奶,和蔗糖,不要盲目使用止泻药,忌用氯霉素,忌吃生大蒜,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