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泄泻的辨证要点

(1)辨缓急:急性泄泻(暴泻)发病急骤,病程短,常以湿盛为主;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酸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2)辨证型:泄泻证型虽多,但各有特点。外感泄泻,多挟表证,如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食滞肠胃之泄泻,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肝气乘脾之泄泻,以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为特点。脾胃虚弱之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黄肢倦为特点。肾阳虚衰之泄泻,多在黎明之前,以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为特点。(3)辨寒热虚实:凡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腹痛喜温,畏寒,手足欠温,多属寒证;凡大便黄褐,臭味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为热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喜温喜按,神疲肢冷,多属虚证;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但病变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出现虚实兼夹,寒热互见,在辨证时,应全面分析。(4)辨轻重: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
腹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渗透性腹泻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习惯,注意多喝温水,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像生冷的或者盐腌后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出现渗透性腹泻要及时治疗,不然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可以服用止泻药来进行对症治疗或者辅助治疗,比如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苯乙哌啶,舒丽启能等。渗透性腹泻: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②停止或显著减轻;渗透性腹泻其特点是: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

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

秋季腹泻好发于9月到第2年的3月,以10月到12月为流行高峰,所以称之为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到24个月的婴儿。秋季腹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水样便,大便次数、量、水份均明显增加,甚至每天达到十次以上,部分患儿可有精神不振,有的还伴有高热。严重者可以出现脱水的症状,可以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更严重者的患者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等并发症。

过敏性腹泻

过敏性的腹泻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左右会完全的恢复,不过具体的和个人的身体情况以及治疗的方式也是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建议是可以采取一些抗过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适当的也是可以服用一些激素类或者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平时的时候应该多加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情况,尽量的是不要吃一些容易刺激和过敏的食物。坚持使用药物还要注意适当的喝一些温开水,因为腹泻很有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大多数患者患有该疾病的时候,自己不要胡乱用药,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谨遵医嘱用药。过敏性腹泻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14周岁的患者,最早可在2个月左右就出现症状,主要症状就是腹泻,呈现烂便或者暴发性水样便,可带有粘液和血;饮食要忌食油腻,忌食牛奶,羊奶,和蔗糖,不要盲目使用止泻药,忌用氯霉素,忌吃生大蒜,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