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开灯睡觉宝宝易近视

近日权威期刊《自然》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开灯睡觉会使宝宝以后更容易近视,尤其是不到2岁的孩子。眼科专家介绍,这一说法有一定医学道理,在儿童眼部快速发育的0~2岁,家长应少让孩子在睡觉时接受光照,宝宝对光照若有依赖,可过渡熄灯让依赖慢慢减少。

“开灯睡觉使宝宝以后更易近视”有道理

报道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中心的理查德·斯通及其同事对479名2~1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宝宝两岁前若是睡在黑暗房间,近视比例是10%;若是睡在装小夜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是34%;若是睡在开着大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为55%。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副教授称,这个说法她多年前就看到,但她查阅了不少文献,都没有找到文章的确切出处。虽然如此,她认为,从医学角度来看,开灯睡觉会使宝宝尤其是2岁以下宝宝日后更容易近视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她推测研究为回顾性统计,因为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密切相关,所以总结的比例未必最确切。

原因:打破昼夜节律,致眼轴快速增长

杨晓介绍说,动物实验发现,不同光照水平会改变眼球的增长,即眼轴的长度。而眼轴的长度与近视密切相关,从眼轴长度可知孩子目前的视力状况及今后患近视的可能性。

她称,人体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有稳定的昼夜节律,包括每天的睡眠与觉醒节律。眼睛是感知光照的人体器官,即人通过眼睛感知昼夜规律,传导到脑部。若人体不休息,脑部松果体褪黑素(松果体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进而打破了昼夜节律、生长发育规律和内分泌水平,不但会导致幼儿早熟,眼轴不断增长也是表现之一。

“2岁前是孩子视功能发育关键期,宝宝的视觉功能发育很快,有的孩子2岁已经发育到成人水平,因此一旦眼轴在快速发育期发育过度,日后近视的可能性的确更大。”

专家支招

宝宝依赖灯光入睡,过渡熄灯或用微弱地灯

不少妈妈犯愁了,不开灯睡宝宝会哭闹啊!杨晓认为,可让宝宝过渡地适应不开灯睡觉。“刚睡下的半小时内,可以开着小灯,让宝宝入睡后,再关掉,或改用光线非常弱的地灯。”久而久之,宝宝对光照的依赖便减少了。

还有网友支招,让宝宝戴眼罩入睡就可以了!专家认为,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况且戴眼罩睡觉反而增加小孩的不适。新快

名词解释

眼轴与近视眼轴长短可以判断人的视力情况。正常人的眼轴长度一般为24mm,近视眼的眼轴大于24mm,眼轴长每增加1mm,近视度数就增加300°,眼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屈光不正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屈光不正病因

屈光不正的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先天性因素一般多为遗传因素,比如如果父母双亲都是近视的患者,那么其子代患有近视的概率较正常人要大为增加,同时婴幼儿在发育的过程当中,角膜及晶状体的发育不佳,或者是眼轴过快的增长,也会导致屈光不正的产生。后天性的屈光不正大部分是因为用眼疲劳导致,当我们的眼睛近距离长时间的工作时,这种会让眼睛处于一个持续的调节状态,看东西时很容易使眼睛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屈光不正的产生,这种屈光不正的类型大多数是近视。

屈光不正的症状

屈光不正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看远处时更加模糊,容易眯着眼睛看东西,部分患者看近的时候也比较模糊,这样很容易产生视力疲劳,看东西的时候很难过,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头痛,而且做近距离工作时,比如写作业时容易歪着头写作业,看电视时容易斜着眼睛看东西,而且经常用手去揉眼睛,这些症状都是屈光不正的一些临床表现。日常生活当中,一旦有以上症状发生,应该及时的到医院就诊,通过视力检查及详细的验光检查,可以确定屈光不正的类型。

屈光不正会引起头晕吗

屈光不正目前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如果年满18周岁屈光不正的度数低于1000度,近一年来屈光度数稳定,没有明显进展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做激光手术治疗的。眼睛屈光不正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矫正的话是有可能造成头晕的表现的,这是由于屈光不正的患者因为看东西不清楚,容易造成视疲劳,而视疲劳就会引起头晕,严重的视疲劳,甚至还会表现出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