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方二十四

全球有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国,发病率由南到北逐渐降低。鼻咽癌的发病年龄由20多岁开始,逐渐上升,
45至60岁为最高峰。随着诊断技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鼻咽癌疗效大幅提高,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90%以上。鼻咽癌的生长部位在鼻咽部位,鼻咽的位置很隐蔽,从人体外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由专业医生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发现,因此早期诊断有困难,目前鼻咽癌70-80%确诊时属于局部晚期。如何提高大众对鼻咽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鼻咽癌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临床医生发现下述情况时,需格外注意。

1、无痛性的颈部肿块

约60~80%的患者最初表现是颈部肿块。肿块的“典型”部位是下颌角后方、耳朵下方(图1),肿块质地比较硬,不痛不痒,很容易错误诊断成淋巴结发炎,给与抗炎治疗肿块可能暂时缩小,但很快又继续长大。所以对于无痛性的颈部肿块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好到专科医院检查鼻咽。

2、回缩性血涕

生长在鼻咽顶后壁的肿瘤,在用力回吸鼻腔或鼻咽分泌物时(多发生在清晨洗漱过程中),由于软腭背面与肿瘤表面相磨擦,可引起涕血(又称回吸性涕血),不少早期病例就是由此引起注意而及时确诊的(图2)。

3、耳鸣与听力减退

生长在鼻咽侧壁的肿瘤压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负压,淋巴的产生于吸收不平衡,在乳突气房里面形成积液(图3),患者可有耳鸣(嗡嗡的金属声)和/或耳朵闷塞感,严重的有听力下降的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耳朵流水,临床上容易误诊为中耳炎,鼓膜穿刺抽液后上述症状暂时改善,但短期内又恢复原故。

4、鼻塞

鼻咽顶部的肿瘤常向前方浸润生长,从而导致同侧后鼻孔与鼻腔的机械性阻塞(图4)。临床上大多呈单侧性鼻塞且日益加重,一般不会出现时好时差的现象,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鼻咽癌导致的鼻塞也不会向感冒引起的鼻塞那样可随体位变化发生改变。

5、头痛

肿瘤侵犯颅底的骨质结构可以引起头痛,头痛多为单侧的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部、顶部,其性质常为锐性的刺痛。头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和肿瘤侵犯的部位和程度有关。出现头痛往往提示肿瘤已经属于晚期。

6、颅神经损害症状

鼻咽紧靠颅底,肿瘤向上生长破坏颅底骨质、蝶窦、海绵窦和眼眶,压迫神经导致复杂的颅神经症状。例如面麻,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舌肌萎缩,伸舌偏斜(图5),视力下降,声音嘶哑,吞咽障碍、进食呛咳等。一旦出现上述的神经症状,往往提示鼻咽肿瘤已到晚期。

7、皮肌炎

皮肌炎患者(图6)恶性肿瘤发生率比一般人群癌肿发生率高,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主要以合并鼻咽癌为主,因此对于皮肌炎患者,无论有否鼻咽癌症状均应常规行鼻咽部检查。

如果发现上诉症状时,应作详细的鼻咽部的检查,早到专科医院就诊。对于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应尽早咨询头颈肿瘤科医生,评估风险并进行早期疾病筛查。

鼻咽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血常规鼻咽癌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查不能够查出鼻咽癌。而在鼻咽癌的中晚期可以进行鼻咽部的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常表现为鼻咽部粘膜增厚。常规来检查内容主要是包括外周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主要是反映血液系统的状态,主要是为实体瘤症状包括鼻腔的出血,血涕,头痛,头晕的现象,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核磁共振的检查、影像学检查或者是彩超淋巴结的检查来进行确诊鼻咽癌的发生。

鼻咽癌分期

鼻咽癌主要指发生在鼻咽顶后壁及鼻咽侧壁咽隐窝等处的恶性肿瘤,它的分期主要分为以下几期: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肿瘤侵犯至颅内,有颅神经、下咽、眼眶、腮腺受累,和/或有超过翼外肌的外侧缘的广泛软组织侵犯。3期是指癌细胞侵及鼻组织及神经,颈部可见淋巴结肿大,4期是指癌细胞已经侵及其他组织,比如说咽部,颅内以及远处的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怎么化疗 鼻咽癌化疗具体方法介绍

鼻咽癌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虽然它的发病率不想其他癌症那么普遍,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对于鼻咽癌的治疗。和其它药物治疗相比,化疗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更明显,不过也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制定方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鼻咽癌是怎么化疗的,这里简单进行鼻咽癌化疗具体方法介绍。III期临床试验发现同期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控率,明显延缓或防止鼻咽癌发生远处转移,并在提高生存率方面具有确切疗效,然而其毒性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已进行诱导化疗后的患者,更加不能耐受强烈的毒副作用,我们建议在实施诱导化疗、辅助化疗或同期放化疗等治疗方法的同时合并中医中药进行增效减毒,对于鼻咽癌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