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毒

耳根毒是指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后完骨,完骨溃腐化脓成痈。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至溃破流脓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耳后骨膜下脓肿。

[诊断依据]

1.有急性脓耳或胆脂瘤型、骨疡型慢性脓耳病史。

2.耳内及耳后区疼痛、耳道溢脓突然减少,并有发热、头痛。

3.因于急性脓耳者,可见鼓膜红肿、穿孔小,因于慢性脓耳者,多为鼓膜边缘性穿孔,并见脓液引流不畅,或有外耳道后上壁红肿下塌。

4.乳突区皮肤红肿隆起,耳后沟消失,耳廓向前、下、外方移位,肿处压痛明显;若脓已成,则按之有波动感。若穿溃则脓液不止,形成瘘管。

5.X线照片示乳突炎症或有骨质破坏阴影。

[鉴别诊断]

1.耳根痈:多见于西医所指耳周化脓性淋巴结炎。症见耳周近耳根处核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病程较短,溃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瘘管。

2.颈痈:病变多位于颈侧中上部,局部红肿隆起,触痛明显,继而溃破流脓。病程较短,—般不形成瘘管。

[辨证论治]

1.毒火犯耳证:病脓耳,耳内流脓突然减少,耳痛及耳后疼痛加剧,外耳道后上方红肿下塌,耳后肿胀,耳后沟消失,完骨部红肿压痛,或有波动感。发热,头痛,口渴,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清热解毒。

2.正虚毒恋证:脓肿已溃,时溢浊脓不止,疮口淡暗。伴倦怠乏力,口微干,苔微黄,脉弦缓。扶正解毒。

中耳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中耳炎忌口

中耳炎患者不要食用核桃、板栗、锅巴等坚硬的食物。而且在确诊有中耳炎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通常都是需要做手术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也不要熬夜。中耳炎的患者尽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火锅等,容易导致上火,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耳炎注意事项

对于中耳炎患者来说,临床上在急性中耳炎的早期,要积极的使用抗感染治疗,不能够拖延治疗时间。中耳炎的治疗及注意事项:如果是急性中耳炎,要注意早期足量的抗生素口服,能控制中耳炎症,避免化脓性中耳炎,而导致鼓膜穿孔。中耳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和抵抗力下降,耳朵进水以及感冒等等疾病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在出现中耳炎之后要注意洗头洗澡的时候避免耳朵进水,暂时不要游泳,因为耳朵进水之后,会加重中耳炎的症状,其次饮食上要注意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主要以清淡的为主,而且不能帮孩子掏耳朵

中耳炎是什么

中耳炎它一般的病因还是一个感染。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患有中耳炎的患者主要是由于感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