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的病因及病理检查

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而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粘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宫颈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45岁以后的经产妇。

宫颈息肉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系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引起宫颈内膜的增生堆集,也常见到一小部分患者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部位,此种类型的息肉一般没有较细的蒂,呈舌状突出,质地比较坚实,不易出血,表面被覆鳞状上皮,色泽与宫颈表面的颜色一致,呈粉红色。而起源于宫颈管粘膜的息肉,大多有一个细长的蒂,表面鲜红色,质软,极易出血。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息肉往往蒂比较短,呈簇状堆集于宫颈口处。息肉的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几毫米,大者可达数厘米。

宫颈息肉虽为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但由于其体积小,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因患其它妇科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较大的息肉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或主诉有接触性出血,特别在性交或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或血性白带,出血量一般不多。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由于其质地较韧,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或血性白带。如宫颈息肉伴有较重的宫颈炎,也可出现宫颈炎的症状。

宫颈管息肉病理检查时可见息肉中央为一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纵轴,其中血管多而密集,外有宫颈固有的组织,包括腺体与间质,表面为宫颈粘膜覆盖,组织成分和结构基本上与正常宫颈组织相同,此为典型的息肉组织相。起源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覆盖鳞状上皮的息肉比较少见,此种息肉实质上为宫颈管组织增生后自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区疝性脱出,与宫颈管息肉的区别是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

宫颈息肉一般均为良性,但摘除后常复发。宫颈息肉偶有恶变可能,恶变率为0.2%~0.4%,摘除后应常规送病理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宫颈息肉的阴道镜所见:根据宫颈息肉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阴道镜下有2种图像。属宫颈管粘膜过度增生堆集而形成者,阴道镜下息肉呈鲜红色,有一定光泽,单发者有一较细的蒂,多发者呈簇状,基底较宽,蒂较短。涂3%醋酸后表面可见水肿之柱状上皮,但不像糜烂出现“葡萄串”改变。整个息肉表面似有一层极薄的包膜,反光性好。起源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息肉为粉红色,从宫颈鳞状上皮区突出,基底较宽,也有少数有一较细的蒂,质地较韧,涂3%醋酸后上皮略呈白色改变,数秒钟后即恢复原状。前者较软,质脆,触之易出血,后者较硬,不易出血。

宫颈息肉一经发现,即应手术摘除,摘除的息肉无论大小,都要做病理检查,因为宫颈息肉有0。2%~0。4%的恶变率,虽然很低,也不要因麻痹大意而漏诊。宫颈息肉摘除后还应彻底治疗宫颈的炎症,并定期复查。

妇科炎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方法,第一种,口服中药,根据看四象,脉象,开中药给患者吃,第二个,中药的外洗,包括单味药的外洗,多味药的外洗,第三个就是中药的冲洗,冲洗就是冲洗阴道,也就是中药煎成汤剂,或者水剂,第四个,中药的外敷,就是把中药煎好以后,去汤留渣,把药敷到患处,这就叫外敷,第五个,就是中药的针刺,治疗炎症,这五大块一直是中华几千年来,中医人士为妇女的炎症提供保障的常用几种方法之一。另外,患者在平时还可以多进行一些运动,如爬山、慢走、游泳等活动,增强体质和舒缓心情.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同时避免烟酒,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正规治疗都是可以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具体的疗效和作用,相比较来说西医较快一些,因为可以局部用药的,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按照疗程选择用药,在炎症急性期间应该避免进行性行为,吃东西也应该选择清淡的。

妇科炎症自测表

医学上不存在妇科炎症自测表,可根据以下表现进行初步判定:一、阴道炎症,可表现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等;其中滴虫性阴道炎会出现稀薄泡沫状黄绿色白带,霉菌性阴道炎可出现豆腐渣样白带,细菌性阴道病会出现均匀、白色分泌物;二、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脓性分泌物,慢性宫颈炎会出现腰骶部酸痛等表现;三、盆腔炎,其基本病理改变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等,其中慢性盆腔炎会导致患者不孕、慢性盆腔痛等;若出现此类症状,建议患者不要自行买药,应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妇科炎症的价格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并且有发热、恶心、呕吐等,需要住院静脉滴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要连续用药两周,费用大约是两三千元左右。阴道炎、宫颈炎症,一般是采取阴道内用药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大约是一到两百元左右。如果检查是有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症等,需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