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毛细血管瘤的症状由于常见婴幼儿时期,一般在出生时或生后早期见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其病理基础是幼稚的毛细血管变性,代之以纤维及脂肪组织。大多数为错构瘤如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为真性肿瘤,需要及时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风险。
通常来说婴儿毛细血管瘤的症状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颜色鲜红或暗红,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叶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多见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病例可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称为混合型血管瘤。
由于婴儿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给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婴儿血管瘤是怎么形成的成为家长朋友关注的话题,希望从根源上来预防婴儿血管瘤的发生以及从病因上来针对性的治疗婴儿血管瘤,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专家介绍,婴儿血管瘤是怎么形成的从研究资料显示与多种因素有关:
1、血管瘤起源
一种观点认为血管瘤内皮细胞来源于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生突变的内皮祖细胞。另一种观点认为血管瘤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胎盘绒毛微血管内皮细胞.
2、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失控是血管瘤增殖的因素
3、促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因素的减弱
4、基因突变因素与血管瘤有关
5、细胞外基质影响血管瘤细胞的增殖
6、雌激素水平的增高与血管瘤的形成和增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