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难治之处

刚上大学的刘思最近有些发愁:高二以来,月经总是不规律,但当初忙于考试,就没有放在心上。高考结束后,竟然半年没来月经,这下她可慌了手脚。经检查,医生诊断,她患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前从没听说过还有这么个病,怪吓人的样子。医生也没跟我解释,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只是给我开了几盒避孕药,还说以后要长期吃。我还是个女孩子,让别人看到我吃这种药,该多丢人啊!”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育龄及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但公众,甚至一部分妇科医生,都对此病了解甚少,这无形中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

一难: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患者的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且体内雄性激素过多。医学界普遍认同,这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同时受环境因素影响,但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2006年11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初步制定了中国的PCOS诊断标准。按照标准,该病具有3大特点:

第一,女性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一般月经稀发或病理性闭经、月经不规律者,排卵肯定不好。

第二,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高或具有高雄激素表现,如有痤疮、脂溢性皮炎,上唇、下颌、乳头周围和肚脐下面多毛。

第三,B超可以发现卵巢上有多个卵泡发育。在上述3个条件中,只要符合两个,并排除引起雄激素增高和月经紊乱的其他疾病(如某些肿瘤),就能诊断为PCOS了。

二难:医生也不了解

“这些标准看上去简单,具体落实到诊断中,就可能出现偏差。”近二十年来,我国妇科内分泌得到了显著发展,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中,PCOS就是一个急需填补的空白。应该看到的是,有些妇科医生对这一疾病,也了解甚少。

由于PCOS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约占6%—10%,不少青春期女孩在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月经大多不规律,再加上她们可能汗毛较重,有些妇科医生就会草率地诊断为PCOS。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误诊也给少女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我认为,月经来潮3年后依然不规律,才需要警惕有没有患病可能。

三难:治疗方法难接受

治疗PCOS,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一定要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以防发生不良反应。郁琦介绍,一般多采用口服避孕药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醋酸环丙孕酮片(达英-35)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长期服用的药物。它是唯一具有强抗雄激素作用的醋酸环丙孕酮片,能直接降低雄激素。

但麻烦的事也接踵而来。目前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母亲,甚至患者本人都会感到,未婚少女服避孕药,是一件不可思议甚至难以启齿的事情:“十个陪女儿看病的母亲里,有九个坚决反对。”就如前文中所说的刘思一样,虽然疾病确诊了,但在治疗时却选择了放弃。“这主要是因为医生自己了解不多,所以没办法向患者解释。如果能安抚好患者和家属,解释清疾病原理,那对消除患者用药方面的恐慌非常有帮助。同时,也需要媒体多宣传,普及知识。”

多囊卵巢综合征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吗

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会有差异,还有能生育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会在人群中很隐匿。那么具体到每个患者可能,在有一定的需求的情况下,到临床上才会做诊断。所以普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知识,让每个患者都能意识到遇到这方面问题的时候,能够尽早到医院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所以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多的,都是可以治疗的。

怎么判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到目前为止主要采取的是2003年鹿特丹的一个标准。第一、就是月经失调、排卵障碍。第二、高雄激素的表现,或者查出来血液当中有高雄激素。第三、卵巢做B超显示呈多囊样改变。一侧卵巢内小卵泡的数目大于12个或者说双侧卵巢卵泡数目加起来大于了20个。在这三条里面只要具备了两条就可以下一个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了。提醒大家的就是很多病人她并没有月经失调的表现,也没有高雄激素的表现,她仅仅是做B超的时候显示卵巢成多囊的一个改变,如果仅仅只有这一条的话有的时候B超医生会写下,卵巢呈多囊样改变。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的差距。那只能说你的卵巢内的小卵泡比较多,卵巢功能比较好而已,并不代表你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第一、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血清雄激素异常升高,高雄激素血症,第二、排卵障碍。第三、卵巢成多囊样改变叫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1、月经紊乱、月经不调。2、肥胖。3、高雄激素血症引起的像多毛、痤疮。此外在育龄期女性还有引起不孕症。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是治疗方面比较棘手,属于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