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健康眼睛做好“三早”

人类视觉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育、不断成熟的过程。刚出生的新生儿只有光感,在光刺激下可出现闭眼动作,3月时可注视灯光,4—5月时可识别物体并追随光源,1岁时视力可达0.2,2岁时可达0.4—0.5,3岁时达0.6—0.7,4岁时达0.8,5岁时才达成人标准≥1.0。

由此可见,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在此动态发育的时期内,特别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视力低常(即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标准),但视力低常并非均为异常,大部分孩子属于功能性,如果早期发现,早期进行视功能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绝大部分孩子视力都能恢复正常。

所以,要想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必须重视儿童的眼保健,做到“三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三早”呢?家长们可根据孩子不同年龄作不同选择。

胎儿期(母孕期第一天至出生)尤以前3个月为重点,应避免可能受到的一切不良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病毒感染等,避免接触有毒物质,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尽量不用器械助产,避免产伤,要注意孩子双眼情况,包括观察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如有异常尽早就诊,早期发现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小眼球,同时要特别注意有无分泌物,积极防治感染性疾病如淋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

婴儿期(28天至1周岁)此期为眼球发育最快时期,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营养不良性角膜软化症。注意孩子有无斜视,有无流泪、怕光等现象,必要时请眼科医师做一次健康检查,进行视功能发育的评估。

幼儿期(1至3岁)此期可采用较成熟的检查法对孩子进行视力、屈光及眼位等的客观测定。此期孩子活动能力加强,要注意避免外伤,常见致伤物有玩具、母亲指甲、石灰烧伤、摔伤、烟花、宠物等。

学龄前期(3至6岁)此期基本完成了眼的功能发育,是眼在一定范围内争取功能可塑性的关键期,是儿童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期,为儿童眼保健的重点对象,在此期内要注意:(1)争取每个小孩能接受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2)采用视力表对视力进行主觉测定,包括远、近视及双眼单视等功能;(3)测定眼的静态屈光,每个小孩必须有一次阿托品散瞳检查;(4)合理矫正病理性屈光;(5)低视力患儿尽早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视功能训练。

小儿斜视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斜视手术后遗症

儿童间歇性斜视,如果斜视度数比较稳定,而且立体视觉功能比较差,医生建议要及早的手术。手术是眼科的常规的手术,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变内直肌和外直肌的起止点,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纠正斜视的目的,但是是手术它都是有并发症的,斜视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第一、最常见的是过轿或者是欠矫,这种情况是与术前检查不准确,或者是术中的手术方案设计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第二、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的复发,这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知觉性的斜视更加的明显;第三、术后的感染,主要是与手术之后没有及时的点抗生素的眼药水、眼里有异物,或者是感染细菌进入到眼内引起的炎症;第四、常见术中或者术后的出血;第五、长期可见植入性的囊肿或者是线结反应,主要是术中使用了缝线,个别人对缝线有线结反应,会形成局部的囊肿。

斜视训练方法

第一、单眼反复训练法,就是指单独训练斜眼的那只眼睛,这就需要在训练时把健康的那只眼睛遮住,用那只斜眼反复看东西,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对纠正斜眼比较有力。第二、牵拉眼皮法,指用手牵拉斜眼的眼皮,可以用一只手按住眼外角侧的斜眼皮,向反方向牵拉,力度也不要太大,以眼睛感觉不到压迫为准。第三、聚焦法矫正斜视,指把左右两只眼睛的视线人为的向同一个点注视,把焦点聚集到一块儿后再同时、同步、缓慢的向鼻梁的方向推移,其方向以发生斜眼的反方向为准,长期坚持,反复进行。第四、要消除紧张的心理,强迫自己克服斜眼的习惯。

婴儿斜视

新生儿斜视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您这种情况需要先观察,如果是两个眼球都向大眼角的方向靠拢,并不一定是斜视,因为新出生的宝宝内直肌的功能比较亢进,都会有这种情况,如果到三周岁左右还是有斜视,那么就需要到医院通过验光进行检查。婴儿斜视能够影响视力,而且还影响美观,主要是由遗传,眼内直肌张力减低,眼肌力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出现弱视,复视,混淆视等,是不会自愈的。应该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公立医院眼科就诊,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采取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用方法治疗,一般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