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不宜吃的6种食物

慢性肾炎是临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表现出水肿、蛋白尿、血尿症状。有慢性肾炎的患者有一些食物是不能吃的,避免加重肾脏疾病,像带鱼、豆腐、鸡蛋、羊肝这类蛋白含量高食物不能吃。另外,鱼汤里面嘌呤含量高,也要忌口。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治疗时间也比较漫长,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并且多以青中年为主,尤其是男性更多见。饮食不合理会增加慢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负荷,进一步损伤肾脏功能。那么,慢性肾炎患者不能吃什么?

1、带鱼

带鱼这种食物慢性肾炎患者尽量不要吃。这是因为带鱼本身含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较多,在人体代谢之后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引发尿毒症。

2、豆腐

慢性肾炎患者是需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这是因为蛋白质在经过代谢之后,会产生尿素、尿酸、肌酐等产物,容易造成肾脏排泄困难,聚积在肾脏中,容易引起中毒。豆腐含有的蛋白质含量又比较高,所以不适合慢性肾炎患者食用。

3、鸡蛋

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受到一定损害,从而导致新陈代谢功能减弱,尿量减少,食物消化之后的代谢产物也不能全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鸡蛋属于高蛋白食物,吃得过多会增加体内尿素的含量,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也容易引发尿毒症。

4、羊肝

羊肝也是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慢性肾炎患者在日常饮食当中尽量不要食用,否则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病情反复。

5、鱼汤

鱼汤里面的嘌呤含量高,慢性肾炎患者不能及时排出其代谢废物,会损害到肾功能。

慢性肾炎患者要限制高蛋白和高嘌呤饮食,这些食物容易增加肾脏负担。患者在日常饮食当中尽量食用动物蛋白,比如牛奶、瘦肉等。如果患者还会出现水肿症状的,还要采取低盐、低脂饮食;咸菜、咸蛋等食物不要吃,以免加重水肿。

慢性肾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慢性肾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可以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的一种肾小球的疾病。在临床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诊断要点:第一个方面就是起病比较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以时轻时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有肾功能的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第二个诊断要点就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以及管型尿等等的表现;第三方面就是常因感染诱发肾炎的急性发作。

慢性肾炎的愈后怎么样

慢性肾炎预后跟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病情,病程的阶段有关系,当然也跟是否合理的治疗有关系,那么一般来说慢性肾炎会有逐渐的,缓慢的进展,就常说的起病方式各不相同。病情迁延,逐渐缓慢进展,终将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这样的阶段,那么这个过程,其实是跟是否,配合治疗有关系的,只要能够跟医生相互配合,积极的进行随访,随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那么这个阶段会很长,甚至数年,数十年都有可能,如果配合不好,有可能发展比较快,当然跟慢性肾炎过程中间,一些药物的使用也有关系,那么就要避免一些对肾有毒性的药物,怀孕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必须在医生随访的情况下进行,除了这些情况以外,还要考虑是否使用病因的治疗,也就是常说的糖皮质激素,以及细胞毒的药物,这样一些治疗,所以总的来说慢性肾炎的预后,跟病理类型跟是否得到合理的,规范的治疗有关系,它的病情往往迁延,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

哪些指标可以确诊慢性肾炎

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要注意这3点。第一、尿的检查,尿里面有红细胞、蛋白尿,当然红细胞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是肾小球来源,当出现尿红细胞时可以做尿红细胞位相多次检查,这样如果是畸形为主,一般确诊是肾小球来源的可能性大。第二、蛋白尿,蛋白尿阳性并不代表一定是肾小球肾炎,它有可能是肾小管、肾间质的问题,鉴别尿蛋白是肾小球肾炎要做成分分析,一般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是来源于肾小球的,当然进一步检查还要评价肾脏功能,这样对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就比较全面了。第三、还有个金指标就是肾穿刺病理活检,肾穿刺病理活检可以对肾脏的病理分型、肾脏严重程度、肾脏的急慢性的程度进行详细评价,对我们的诊断、治疗指导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