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过度,视网膜脱离

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用眼过度正在造就越来越多的视网膜脱落患者,医院出现一批“高知盲人”。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记者从临床医学中心获悉,眼底病已成为本市致盲的首位因素,其中视网膜脱落作为一种突发的急性致盲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人群主要是工作年龄的知识分子,而且该病治疗难度较高。

眼科专家表示,视网膜脱落致盲是不可逆的病变。视网膜一旦损坏,目前只能采取修复措施,其功能总会受到影响。视网膜脱落正成为目前的眼科攻克难点。视网膜脱落的发生与高度近视、用眼过度有直接关系。患者有个明显特征,就是30至50岁工作年龄段的知识分子高发,尤其是长期对着电脑的工作人员,又是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某研究所100多个工程师中发现视网膜脱落者有7个,而某钢铁厂1000多个工人中,没有发现1例。

从职业特征上来说,IT、财务工作者和广告公司平面设计人员等用眼过度者是高危人群。财会人员长期盯着小数字看,近视度数容易不断上升,一旦在视网膜最薄弱处发生破裂,整张视网膜都会脱落。而平面设计者总是面对色彩丰富的画面,眼睛受到的彩色刺激多,更容易发生视觉疲劳。

视网膜脱落致盲几率较大,如发现较早,采用巩膜外手术,解剖复位成功率达98%至99%。但发现较晚或病变严重,必须采用复杂的玻璃体手术,成功率略低,在90%以上。如果是赵小姐这样的陈旧性病变,通常需要做几次手术。如果不治疗,视网膜脱落一定会导致眼瞎,大部分年轻患者在脱落后短期内视力就迅速下降到致盲阶段。而且视网膜脱离有双眼发病趋势,尤其是高度近视者。虽然他们起病通常始于单眼,但一只眼视网膜脱离,另一眼有25%的可能也会发生脱离。

由于玻璃体切割手术难度很高,目前技术较好的医院不多,很多病人在就诊时被延误,也是其致盲率高的因素之一。

视网膜脱落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视网膜脱落后果

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永久性的视力丧失,甚至眼球萎缩,特别是视网膜脱离波及到黄斑区的。主要看视网膜脱离的类型,如果是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般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脱离视网膜可以自行复位。视网膜脱落以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失明,视网膜脱落以后增生的新生血管可以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出现眼压升高,严重的是需要进行摘眼球治疗的。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的人,避免剧烈的运动。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永久性视力严重下降,甚至眼球萎缩,尤其是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区时。着重分析视网膜脱离的类型,若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般积极治疗原发病,脱离视网膜可自行复位。

视网膜脱落原因

还有渗出性的视网膜脱离,这类患者有可能患有全身系统疾病,比如妊高症、葡萄膜炎,都有可能会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还有一种叫做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这种视网膜脱离是眼内形成了增殖条索,进行牵拉收缩的时候撕裂了视网膜,从而发生视网膜的脱离。视网膜脱离的症状是视力下降、眼前的固定黑影,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也非常多样,有孔源性的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是高度近视的患者以及外伤的患者。1.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增长,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引起周边视网膜裂孔,如果发现不及时,可以造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造成视网膜脱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近视,因为长时间近视的人会让视网膜出现变薄,变薄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脱落的情况,第二个是眼部受到外力的作用,因为视网膜比较脆弱,眼部一旦受到剧烈撞击,是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症状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主要是由炎症引起;如果突然出现视物模糊、闪光、眼痛等现象就需要警惕是视网膜脱落的先兆,本病可能是视网膜裂孔所致,与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注意正确用眼,按时去医院复查。视网膜脱落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球震颤,视野中常用黑影飘动,还有可能会伴有头晕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