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的中医治疗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对于先兆流产的治疗,中医药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肾虚者可采用阿胶、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中药。外伤者则可采用生黄芪、柴胡、桑寄生等中药进行保胎治疗。

先兆流产的中药治疗利剑:

1、菟丝子: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

2、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3、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4、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5、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

6、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7、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8、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9、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10、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温馨提示:孕妈妈在妊娠期间的心理会因生理上的变化而变化。优美的音乐有很好的精神安抚作用,孕妈妈不妨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放松自我,充分感受到快乐和乐观积极的情绪。

先兆流产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孕早期先兆流产

怀孕早期是发生先兆流产的高峰期,尤其是在12周以内,先兆流产的孕妇一般有以下症状:第一个,流血,很多孕妇在孕早期都会出现流血的情况,一般是暗褐色或者是暗红色的分泌物,比月经量要明显的少,同时会伴随有轻度的下腹部疼痛。第二个,做检查的时候,会有检查结果的异常,比如孕酮偏低,HCG翻倍的状态不是特别好,或者做B超孕囊的情况不是特别的理想。先兆流产的发生和胎儿发育,其实是有关系的,很多孕妇通过保胎能够治疗。

晚期先兆流产

晚期先兆流产,是指孕十二周到28周,而出现的这个先兆流产的症状,他的症状主要有,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可以是暗红色的,或者说是有血性的白带,但没有妊娠物的排出,还可能伴有阵发性的下腹痛或者腰背痛,有时候可能只出现一种表现,阴道出血或者下腹痛,如果说只表现为阴道出血,我们是需要做一下妇科检查来排除一下宫颈的问题的。另外,先兆流产的妇科检查,往往是发现宫口未开,胎膜没有破,子宫的大小与怀孕的周数是相符合的,一般经过休息和治疗症状是可以消失的,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先兆流产概念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者血性白带,没有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的下腹疼痛或者腰背痛。如果阴道流血量增多或者下腹疼痛加剧,考虑有发展成难免流产的可能性。B超提示宫内胚胎或者胎儿发育正常,经过休息及保胎治疗后症状消失,可以继续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