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检查手段有哪些

胃癌和肠癌检查包括以下几种:

1、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患者是否有明显消瘦,是否有黄疸(皮肤、眼睛发黄),是否有明显的腹胀;对患者触摸检查,如触摸颈部,确定是否有明显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触摸腹部,判断是否有压痛、是否有明显腹部肿块,是否有肝脏和脾脏的肿大等,有时还需进行肛门指检,判断肛门里面有无肿块,肛门和直肠里是否有血液等。判断是否有肠梗阻的时候,需听诊器进行腹部的听诊要用。

2、大便检查。

如果多次大便检查隐血持续阳性,应怀疑胃肠道肿瘤的可能,进行进一步检查。

3、X线检查。

怀疑有肠梗阻时,需要拍摄腹部X片来确定。口服钡剂后进行上消化道的摄片,对胃癌的诊断很有帮助。怀疑结肠和直肠的肿瘤时,可以通过从肛门灌入钡剂,再进行腹部拍片,多数结肠和直肠的肿瘤可以发现,并能初步明确病变的范围。

4、胃镜和肠镜检查+组织活检。

胃镜检查

胃镜和肠镜检查是明确胃癌和肠癌的最直观、有效的方法。通过从口腔或肛门插入内镜,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胃内或结直肠内的的病变以及病变的大小、形态和范围,并且可以用活检钳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验,明确是否为胃肠肿瘤及其性质和类型。

5、腹部CT。

即使明确是胃肠道肿瘤,还是建议进行腹部CT检查。

增强CT可以看到胃和肠肿瘤的轮廓,可以看到是否有周围脏器的侵犯,是否有周围淋巴结的肿大或转移,是否有肝脏或腹膜的转移。有时还需要进行肺部的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肺部的转移。

6、肿瘤指标化验。

胃肠道肿瘤,有时会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到血液。如血中浓度增加,往往提示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这些物质包括如癌胚胎抗原CEA,CA199,AFP等。

肿瘤指标对是否存在肿瘤的判断有重要价值,对手术以后的随访意义更大。手术前有些肿瘤指标很高,手术后可以降至正常,这些指标再次升高则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7、超声内镜。

就是在胃镜或肠镜内插入很细的超声探头,观察腔内的病变。主要用于判断早期胃癌与肠癌的浸润深度,有时也可以判断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出现其他更好的检查手段,如胶囊内镜,通过口服带有摄像头的胶囊,这样就可以观察整个胃肠道,但目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肠癌一般几年形成

癌症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都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在此过程中人们若能及时发现身体的不适或癌症的前兆,及时治疗也能够很大程度上预防癌症的发生。如果现在便秘,不及时治疗,不及时查明原因,发生肠癌的几率比较高,大概10~15年左右就会逐渐的变成肠癌,不过这个也不一定。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的数据来说明直肠癌的形成时间,一般认为病人在半年内就有可能形成直肠癌,所以对于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长期拉肚子可能是肠癌

长期拉稀不一定是肠癌。但是个人是这么认为的长期拉肚子的人,肯定是胃肠道功能不太好的,很可能是有慢性肠胃炎,有各种各样的肠道的菌群失调,或者是炎症,因为拉肚子本身就是黏膜对食物的不吸收,往外排的表现,所以它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肠癌通常会长期拉肚子,但肠炎息肉也会长期拉肚子,所以长期拉肚子和肠癌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所以如果常常拉肚子,一定要做电子结肠镜来明确。

痔疮肠癌出血的区别

肠癌的病人表现为排便带血或暗血性的改变,也会伴有腹涨,腹痛,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痔疮出血一般是内痔出血肛门不疼,肛裂出血是肛门疼痛,伴有鲜红的血液,而肠癌的出血一般都是暗红色或者褐色,伴随着污秽的粘液,只有少量的接近肛门口的肿瘤,会有鲜红的血液,但是都会伴随着一些污秽的东西,这种情况,建议去正规医院肛肠科检查。从便血特点上来区别,痔疮便血的特点是排便中或便后出血,色鲜红,有时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将手纸染红,有时又为滴血,甚至呈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多自行停止,若长期反复的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还可以引起贫血,而直肠癌出血的特点是血与大便相混合,便血呈暗红色,有时仅为大便表面粘血迹,便血常常混有粪便及粘液、脓液或偶伴血块及坏死组织,便血多不能自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