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正常,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或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妇女应尽早考虑怀孕生育,其理由是:①年轻妇女肝功能正常时多处于免疫耐受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肝功能大都会持续正常,因此妊娠期间大多数人也会维持肝功能正常;②针对肝功能正常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治疗目的,如果选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疗程通常需要2年以上、且不易停药,也就达不到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后再怀孕的目的;③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打破免疫耐受的可能性也大,妊娠期间出现肝炎活动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妊娠期间出现肝炎活动、肝功能异常,就会增加肝炎治疗的难度,甚至面临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艰难选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妇女在生育后,应立即对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大量研究表明,按规定对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联合免疫能阻断85%-95%以上的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现有的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为妊娠B级药物,妊娠期间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使孕妇血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大大降低宫内感染和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因此,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高水平的妇女,有学者主张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来阻断母婴传播,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确切结论。
近年,许多医疗单位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在其妊娠中晚期给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来阻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但不能有效阻断宫内感染,而且存在风险。众所周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血中含有大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且乙型肝炎病毒不断在肝内复制,给孕妇注射少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根本不可能中和血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更不可能清除血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因此不可能起到阻断宫内感染的作用;另外,大量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并沉积在孕妇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内膜下,引起自身免疫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