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心律失常的现行说法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现行说法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眩晕等范畴。在脉象上表现为结代、迟、数脉等。

心悸是指心跳不宁,时作时休。怔忡则为心跳无有宁时,不能自主。如由惊恐而发者,称为惊悸。心悸与怔忡在病因及程度上有差别,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发作时间短,病情较轻,后者则外无所惊,而自觉心悸不安,稍劳即发,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说:“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我国古代通过切脉来观察心律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有:“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又《脉经》所载脉来“乍大乍小,乍疏乍数。”“如麻豆击手”等,都形象地描绘了心律失常的脉象。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将脉象描述为结、代、促、数、迟等均是。结脉为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速率迟缓,在搏动迟缓中时而有一次歇止,止后又搏动,歇止无一定的规律性、代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特点是止有常数,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促脉来时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其表现是速率快,在搏动的过程中有时歇止,但歇止没有一定规律,止后复搏动。数脉在一息的时间内,脉来五次以上,应指甚数。迟脉速率迟缓,至数不及一息三至。

胸痹所谓“痹”者,有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指胸中被病邪阻滞,气血闭阻,塞滞不通,而导致心脏机能失调,“不通则痛”,出现胸膺满闷不舒疼痛时作之症。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此因心血亏虚,神不藏舍或心血亏耗,不能荣头目所致。

动脉粥样硬化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动脉粥样硬化四期

动脉粥样硬化四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分期为四期:1、一期,脂纹。最早期病变,在动脉内膜面,可见黄色针头帽大小的斑点,镜下,内皮细胞下大量脂质为含有脂质的泡沫细胞聚集。2、二期,纤维斑块。动脉内膜面可见散在的不规则表面隆起的斑块,由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蛋白糖以及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纤维帽,在纤维帽的下方有泡沫细胞。3、三期,粥样斑块。肉眼观内膜面有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镜下表面为玻璃样变的纤维帽,深层为坏死物质,可见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斑块底部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和泡沫细胞、淋巴细胞,中膜变薄。4、四期,继发性改变。有斑块的破裂、钙化、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中药

中药方面往往涉及到丹参,三七以及焦山楂、莱菔子、陈皮这一类的中药,有利于活血化瘀化痰,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动脉粥样硬化服用哪些中药比较合适,一般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和中医所说的痰瘀有关系。(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主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

是已经提示了有病理机制的存在,一定要积极面对,积极预防,这里面的饮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单纯一个主动脉硬化,不一定有功能方面的损害。因为主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基本上和其他的冠心病、脑卒中的饮食,是接近的,都是一个低盐、低脂的饮食,然后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