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结性。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临床表现
1.可无症状或有心悸。
2.心脏听诊有心搏提前,其后有较长间歇期,可有绌脉。
3.频发室早呈二联律者可发生晕厥。
诊断依据
1.可无症状或有心悸,心脏听诊可有心搏提前,其后较长间歇期。
2.心电图特征:(1)房性早搏:提前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0.12秒,其后可有或无QRS波,QRS波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呈宽大畸形,代偿间歇不完全性。(2)室性早搏:提前出现畸形QRS波,时限一般≥0.12秒,QRS波前后无相关的P波,代偿间歇为完全性。如早搏夹在2个窦性搏动之间称间位性早搏。同一导联上出现2种或2种以上形态的早搏,而配对间期固定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配对间期不等者称多源性室性早搏。(3)结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的P波,或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或之后。P-R间期<0.12秒,代偿间歇完全性。
治疗原则
1.对无症状偶发早搏者无须治疗。
2.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
3.对有症状频发早搏者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无症状偶发早搏无须治疗。
2.连发、多源、多形性Ront室早,应首选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早搏减少后改用“A”项中口服药物维持。
3.补充液体,电解质,维生素。
如果心脏偶尔的没有规律的加速跳动,如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一般并无大碍,因为有些人的心脏比较弱,或者曾经受过惊吓,使心脏跳动偶尔出现不规律现象,这需要自己平常生活当中注意不要受到过大的惊吓等,如果出现严重心跳不规律或者心肌疼痛等现象发生,那么名医在线的医生建议您及早就医,早日发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