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预防 远离过敏性鼻炎

张天今年才10岁,可已经是一个过敏性鼻炎的老病号了。他什么时候开始患的病?这个问题连他的父母都说不清楚。是哪次感冒引起的?或者是生下来就有?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会问:“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病,那应该啥时开始预防?怎么预防呢?”

有些人已经患上过敏性鼻炎了,觉得再预防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对于已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而言,还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预防过敏性鼻炎发展成为哮喘。

积极治疗避免向哮喘发展

在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为20%~40%;普通人哮喘的发病率为2%~5%。因此,鼻炎患者发生哮喘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8~20倍。而且,有相当多的哮喘患者在哮喘发作前后都有鼻炎症状。若当鼻炎的炎症局限于上呼吸道时,就采取主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发展成为哮喘。尤其对小儿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早采用全身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为辅的措施,以达到防止哮喘、控制鼻部炎症的目的。

三级预防远离过敏性鼻炎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在《变态反应和变应性哮喘预防指南》中,将预防分为初级、次级和三级预防。初级预防包括发病前防止疾病发生的一切措施;次级预防是指在发病前的潜伏期内尽早发现疾病;三级预防(又称为康复)包括发病后防止疾病加重和避免晚期后遗症。各级预防都有不同的措施。

◆初级预防

1)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尤其是孕母和幼儿。

2)避免住房潮湿,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3)孩子全部用母乳喂养4~6个月,哺乳母亲不需特种饮食。

4)对尘螨、蟑螂、动物皮毛高度敏感的幼儿,减少接触这些吸入性过敏原。

5)清除工作环境中的致敏原和强刺激物(如烟尘、尘螨、宠物、蟑螂等)。若不能完全清除,则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接触。

◆次级预防

1)治疗婴幼儿及儿童的特应性湿疹皮炎,以防止哮喘。

2)诊疗上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鼻结膜炎),以减少发展为哮喘的危险。

3)对室内灰尘、尘螨、宠物、蟑螂敏感的幼儿,应减少接触这些过敏原,防止发病。

4)对职业性过敏原敏感并产生症状的人员,应避免从事可能接触职业性过敏原的工作,如石灰厂、煤矿。

◆三级预防

1)对牛奶过敏的婴儿不能食用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需补充营养,尽量使用低过敏原性食品配方的食物。

2)对室内过敏原(如尘螨、蟑螂和动物皮屑)过敏的哮喘、鼻炎或湿疹患者,应清除或减少接触这类过敏原,以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加重。

3)药物治疗首先要针对炎症。已确诊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过敏的患者,应严禁使用这类药物。

更多过敏性鼻炎问题,请点击→
鼻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鼻炎过敏性鼻炎

患者如果得了过敏性鼻炎会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在药方面建议喝鼻渊通窍颗粒,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还有就是苍耳子鼻炎滴丸、通窍鼻炎片、千柏鼻炎片、鼻舒适片等等,还可以考虑用苍耳子或者辛夷花泡在水里面,之后取药液熏蒸鼻腔,对于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疗效。生活当中建议平时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必要时加上口服的抗过敏药物,例如富马酸酮替芬胶囊、孟鲁司特钠片等等,积极治疗之后病情应该就会逐渐改善。

急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是急性鼻炎由于是病毒感染,有时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所以会出现鼻塞、流涕,并且全身的症状比较重,会出现发烧,基本上在一周可以自愈,如果合并全身症状,联合应用抗生素一周可以完全控制症状,但是过敏性鼻炎需要经过比较长期的过程才可以控制症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主要局限在局部,主要有鼻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全身症状比较轻,没有发烧的症状。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属于两个不同的疾病,两者区别主要在于:1、疾病发生的部位不同。过敏性鼻炎属于上呼吸道疾病,而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本质就是哮喘,属于下呼吸道疾病。2、两者定义不同。过敏性鼻炎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哮喘则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3、症状不同。过敏性鼻炎以反复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而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则以反复胸闷喘息或咳嗽为主要表现。4、疾病归属不同,过敏性鼻炎多属于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则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但是两者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都属于过敏性疾病,都与变应原物质相关,而且两者往往同时存在,大约有30%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串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