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鼻窦炎发时能自己好?怎么治疗你知道吗?

主要病因:

多因急性鼻窦炎(症状在12周以内)未及时或有效治疗,或反复发作所致腺样体肥大或感染:鼻阻塞导致鼻腔鼻窦黏膜功能异常(具体介绍见腺样体肥大专题)

过敏性因素:65%的儿童鼻窦炎与过敏性反应有关。

主要表现:

1、鼻塞及脓性鼻涕;

2、面部或头痛:年龄较小的患儿通常不能准确叙述,常表现为烦躁、易激惹或哭闹;

3、慢性咳嗽;

4、行为变化:精神萎靡,记忆力差,不爱活动等;

5、听力减退:多为腺样体肥大、咽鼓管水肿所致的分泌性中耳炎;

6、检查方法:与成人相类似,一般行鼻窦CT或鼻内镜检查。

治疗方法:

儿童慢性鼻窦炎青春期以后可有自愈倾向,因此一般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常规可使用抗生素,局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鼻腔冲洗(可配合的儿童)等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此时需要系统的评估,包括:症状评分,副鼻窦CT扫描等检查,如果评估结果提示治疗无效方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药物”与“手术”同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手段,相辅相成,只有合理选择手术,配合综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惧怕手术,抵触手术

有人认为:手术是有创的,只要手术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听到“手术”的字眼便会本能的产生抵制情绪。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亦有弊,药物治疗只有达到病变部位才能发挥效果,针对重度“慢性鼻窦炎”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鼻腔黏膜高度水肿,或伴有鼻息肉鼻腔阻塞的状态下,只有合理的选择手术治疗才能及时去除鼻腔病变,为药物治疗提供给药途径,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

过分依赖手术

与“惧怕手术”相反,有的患者由于长期受 “慢性鼻窦炎”的困扰,又未进行过综合药物治疗便急于手术,认为“手术”能解决一切问题,快速改善症状。首先,我们必须走出“手术比药物更能去根”的误区,并不是所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都必须手术治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一部分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尤其是对于“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而言,在没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贸然手术有可能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术后出现空鼻,鼻腔强烈刺激感等不适症状。因此,手术治疗的选择应及时也应谨慎。

只有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案,手术去除病变,配合综合药物治疗才能将治疗效果最大化,更好的维系您的健康高质的生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慢性鼻窦炎治疗指南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用鼻腔生理性海水做鼻腔冲洗,每次每侧鼻孔,可以冲洗200ml以上,冲洗后间隔15分钟后,用鼻喷激素喷鼻,每鼻孔喷1-2下,每天1-2次,然后可以加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比如说孟鲁司特 每晚一片,另外 如果有持续的流黄色,脓性鼻涕超过10天以上,考虑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需要加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通常需要治疗至少3周,另外可以加口服的激素,比如说泼尼松,连续治疗7-10天,一般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如果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不好,或者反复复发,可以进一步做鼻窦CT,必要时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主要就是鼻内镜下的,鼻窦开放手术,属于鼻腔鼻窦的功能性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配合术后,定期换药,复查鼻腔冲洗,以及鼻喷激素的使用,通常都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专家提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通常包括鼻腔冲洗,可以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果持续流脓性鼻涕超过10天以上,需要加服抗生素。后期定期复查,鼻腔冲洗配合鼻喷激素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疗效。

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区别

主要是病程方面的区别,病程如果在一个月以内,称为急性鼻窦炎,如果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称为慢性鼻窦炎。当然如果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就有可能形成慢性鼻窦炎,而慢性鼻窦炎也有可能出现急性发作。

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区别

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的区别如下:1、急性鼻窦炎发病比较急,一般发病周期在10天以内,面部或者头部的疼痛较为剧烈,通过一系列的对症治疗,是可以治好的。而慢性鼻窦炎是指急性鼻窦炎治疗6~8周以上并没有好转的情况,多由于急性鼻窦炎发展而来或者鼻窦炎迁延反复发作,难以缓解,多伴有鼻息肉的发生。2、在治疗上急性鼻窦炎以消除炎症为主,保守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而慢性鼻窦炎如果合并大量的鼻息肉或者粘膜肥厚,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息肉,以及扩大窦口开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