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12例误诊分析

我院1983年1月~1999年6月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216例,其中误诊12例,误诊率5.5%,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13岁。异物存留部位:气管内4例,右侧支气管5例,左侧支气管3例。误诊为气管炎或支气管炎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3例,肺炎2例,白喉1例。其中1例因误诊致病情加重,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1.2典型病例

【例1】男,3岁。因突起阵发性咳嗽伴呼吸困难2天急诊入院。起病后曾在当地以“白喉”收入传染科,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无效,进一步询问病史并检查病儿衣袋,发现有葵花子,疑气管异物转入我院。查体:轻度鼻扇、唇发绀,肺部听诊有吸气相和呼气相哮鸣音,肺部X线透视无异常,在支气管镜下于总气管内取出葵花子一粒,治愈出院。

【例2】女,1岁半。因反复咳嗽、发热2个月,呼吸困难,发绀8小时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住院3次,均诊断为右支气管肺炎,经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加重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3℃,脉搏165/min,呼吸29/min,急性病容,唇发绀,可见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增粗,右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少许干鸣音,X线胸片示右侧局限性肺气肿,会诊怀疑支气管异物转入耳鼻喉科。给予去乙酰毛花甙丙(西地兰D)、输氧等紧急处理后,即行支气管镜检查,于右侧支气管内取出0.3cm×0.4cm大小的花生米一粒。术后给予激素、抗感染、吸氧、纠正心力衰竭等处理,但病儿呼吸困难仍不能缓解,于术后8小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讨论

2.1误诊原因分析

2.1.1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而致误诊。支气管炎、肺炎及支气管哮喘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病儿一旦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等,往往诊断为此类疾病,而忽视异物的存在。

2.1.2症状不典型造成误诊。一般来说,异物进入气道,即出现呛咳、憋气、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等。但由于异物的大小、形态、性质、表面光滑度,以及嵌顿在支气管内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甚至个别无明显症状,以致造成误诊。本组1例为塑料笔帽异物,帽尖有小孔,空气能部分通过,除开始异物刺激引起呛咳外,病儿呼吸道阻塞及阵咳不明显,故未引起重视。

2.1.3询问病史不仔细及异物史不明确。进食时突发呛咳史(即异物吸入史)为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本组有4例缺乏明确异物吸入史,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是造成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另3例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但接诊医师没有详细询问,也导致误诊。

2.2防止误诊的措施①如病儿既往无哮喘史,而突然出现气促和哮喘,经对症处理无效,应高度怀疑异物。对于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支气管炎、肺炎、亦需警惕异物的可能。②对异物史明确,体检阴性,尤其是X线检查阴性的病人,应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不要放过可疑的病人。③强调听诊。气管、支气管异物一般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呈双相,即吸气与呼气均有哮鸣,有的喉部有拍击音,有的纵隔摆动,或有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单侧呼吸音减弱等,而支气管哮喘则主要是呼气性呼吸困难。

支气管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支气管炎按摩

患者可以取仰卧位,两拇指置于天突穴的两侧,分别沿肋间隙自内外向推置腋中线,自上而下推至乳头,重复进行五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天突、膻中、足三里、丰隆穴等等各一分钟。患者可以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合谷、神门、曲池穴等等,各一分钟。

支气管炎严重

急性支气管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需对症进行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多与吸烟、环境污染有关,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般7-10年可能会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如果阻塞肺气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后期则可能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支气管炎应及早发现、正规治疗。

支气管炎怎么办

同时,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平时都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做重体力活,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要适宜,注意增加饮食营养,而且还应该要注意少吃多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多吃一些富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蔬菜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平时还应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可以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如果患者有反复发作支气管炎,那么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如果是男士平时爱抽烟,爱喝酒的话,一定要注意戒烟戒酒,因为吸烟的时候会对呼吸道产生一些刺激的作用,容易引起一些炎症的发作,同时还应该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喝水,喝水能够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