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去医院进行检查的时候看着手里的一推化验单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人们首先就需要先去化验,化验就会出现一些化验单。本文就来告诉您,应该怎么去看化验单。
一、诊断原则
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
二、基本手段
1.判断骨密度减少尽可能以骨矿含量和脊椎X线片相结合,本标准目前主要以DXA(双能X线吸收法)为手段制定,不排除多种方法的应用。
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脊椎,也可以用股骨颈、跟骨、管状骨X线片。
三、用骨矿含量诊断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种族、性别、地区的峰值骨量(均值为M)为依据: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减少
M-2SD骨质疏松症(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
M-2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M-12%正常
M-13%~24%骨量减少
M-25%骨质疏松症(根据诊治的要求分为轻、中二级)
M-25%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四、X片诊断要求
1.照片质量:除跟骨仅照侧位片外,其他部位骨结构应照正位片。照片的清晰度、对比度、细致度较高,软组织、骨组织层次结构清楚。
2.脊椎骨密度估计,建议用下列方法:I度纵向骨小梁明显;II度纵向骨小梁变稀疏;III度纵向骨小梁不明显;同等发生压缩骨折者,应测量楔型指数。楔型指数=(椎体前高-后高)/后高
3.股骨颈可以用Singh指数法。在III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
4.跟骨Jhamaria分度法,在III度定为可疑,在III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
5.管状骨皮质指数法,常用在四肢长骨、第二掌骨及锁骨等部位,皮质指数=中点皮质厚度/该点骨横径;指数<0.4为可疑,<0.35诊断为骨质疏松。
看完了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化验单都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了,以后再次看到化验单的时候,一定知道如何来看,一旦忘记了只要打开本文,对照着来看就一定可以看明白对账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