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产后出血的措施

中医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般由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情较急并且需要及时进行控制,所以中医的治疗并不常用在对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上,但其实中医对于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还是有很多的好的方法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晚期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

1、胎盘附着部位复原不全。正常情况下,胎盘附着处断裂的血管经子宫肌收缩而闭塞,其断端产生血栓,最后血栓发生机化等改变使血管口完全阻塞。当以上过程受到干扰时,血栓可被溶解,血窦重新开放,突然发生大出血,常发生于产后1个月左右。

2、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6周。多因切口影响子宫收缩,或缝线溶解,松脱或感染使切口裂开;或因缝线过密造成局部缺血坏死等,出血较为严重。

3、胎盘胎膜残留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系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所致。出血时间以发生在产后4~10天者居多,少数病例,可因残留组织坏死,纤维蛋白沉积,而形成胎盘息肉,于产后数周或数月之后发生出血。

4、子宫复原不全。在分娩时和产后早期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均可导致子宫复原不全,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长,甚至可以出现较大量的出血,子宫大而软。

6、其他原因。如滋养细胞疾病,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颈癌,性交损伤等,均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中医辨证治疗

1.血虚气脱

[证候]产时产后流血过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甚昏不知人,冷汗淋漓,眼闭口开,手撒肢冷。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治法方药]益气固脱。方用参附汤。

2.瘀阻气闭

[证候]产妇分娩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少腹阵痛拒按,突然头晕眼花,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唇舌紫黯,脉涩。

[治法方药]行血逐瘀。方用夺命散加减。

对于中医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就是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正确的来认识晚期产后出血的严重性,尽量在产后密切的观察身体的得出血情况,一旦有异常要及时进行治疗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中医治疗白发

目前没有特殊的药物,能够治疗白发,少白头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指头发内的黑色素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如果症状不严重,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则需要长期的染发,平时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黑色素的食物,或者是护发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素亏,或房事不节,损伤肾精,精不生血,血不荣发,肾不主发而变白。中医可以针灸,多吃点补肾的,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中药汤药主要采用一些凉血补血的药,比如丹皮、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生地、黑芝麻等,经常服用会有一定的作用。遗传原因引起的少白头,中药治疗没有太好的效果。

哪些中医方法可以治疗头痛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 1.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要祛风散寒。 2.对于外感风热的,要疏风清热。 3.对于肝阳上亢上蒙清窍的,要正甘潜阳。 4.对于痰浊内蕴湿邪阻络,要化痰祛湿降力。 5.对于穴瘀阻络络脉血瘀引起脉络不通,要活血通窍。 6.对于肝气郁结,郁而化热上蒙清窍的,要解郁清热。 7.对于身体虚弱,气血亏虚的,要补气养血等。

中医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清代医家唐容川所著的《血证论》当中,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至今对于临床治疗血证还具有指导意义。针对病机证候,我们是以益气摄血为止血之纲,以滋养阴液为补血之本,以消瘀活血为宁血之要。虽然是出血性的疾病,但是血止之后从经络溢出,而未排出体外的血液又是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容易化热,形成肿块或刺痛,又容易变生他证,必须要及时地消除,以免带来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