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脊柱裂如何治疗

脊柱裂在婴儿身上也曾经有体现过,因此请大家一定要及时的保证后期的治疗。不然因为婴儿的体质较弱,如果因为患病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后期疾病很容易产生病变形成恶化,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两种不同类型的脊柱裂,在临床上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后期治疗的。

囊性脊柱裂几乎均须手术治疗。如囊壁极薄或已破,须紧急或提前手术,其他病例以生后1~3个月内手术较好,以防止囊壁破裂,病变加重。如果囊壁厚,为减少手术死亡率,患儿也可年长后(1岁半后)手术。手术目的是切除膨出囊壁,松解脊髓和神经根粘连,将膨出神经组织回纳入椎管,修补软组织缺损,避免神经组织遭到持性牵扯而加重症状。对脊膜开口不能直接缝合时,则应翻转背筋膜进行修补。包扎力求严密,并在术后及拆除缝线后2~3日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以防大小便浸湿,污染切口。

1.显性脊柱裂

(1)单纯脊膜膨出或神经症状轻微的类型:应尽早施术。如因全身情况等原因推迟施术时,应对局部加以保护,尤其是对脊髓外露者,应防止感染。

(2)手术原则:是将后突的脊髓或神经根放归椎管(先分离松解四周的粘连),之后切除多余的硬膜囊及修补椎板缺损处(植骨等)。

(3)因脊髓神经发育不全所引起的下肢症状:可在修补术后选择相应的矫形术或矫形支具治疗,亦可同时进行。

2.隐性脊柱裂

(1)一般病例:99%以上的病例勿需治疗,但应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教育,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状态。

(2)症状轻微者:应强调腰背肌(或腹肌)锻炼。以增强腰椎局部的内在平衡。

(3)症状严重并已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应先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有无合并腰椎椎管或根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突)出症及椎弓断裂等。对伴发者,应以治疗后者为主,包括手术疗法。

(4)浮棘症者:不应轻易施术,单纯的浮棘切除术早期疗效多欠满意,主要是由于浮棘下方达深部的纤维组织多与硬膜囊粘连,此常是引起症状的原因,而企图切除此粘连组织多较困难,应慎重。一般在切除浮棘的同时,将黄韧带切开并翻向两侧。

(5)吻棘症:可行手术将棘突尖部截除之。

对于长期排尿失常或夜间遗尿或持续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隐性脊柱裂,仔细检查后,应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的纤维和脂肪组织。

对于出生时双下肢已完全瘫痪及大小便失禁,或尚伴有明显脑积水的脊髓脊膜膨出,手术后通常难以恢复正常。甚至加重症状或发生其他并发症。

显示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囊内常有神经根及脊髓受压,因此可有运动及感觉方面障碍,预后欠佳。而隐性脊柱裂,一般预后较好。

两种类型的脊柱裂疾病在文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通过文章的这些讲解,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脊柱裂是一种不治疗不会自行好,且对我们的身体伤害很大的疾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解救患者与苦难之中。

小儿脊柱裂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隐形脊柱裂是哪里裂

临床中隐性脊柱裂是不能自愈的,隐性脊柱裂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畸形表现,但是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脊柱是由脊椎组成,脊柱位于身体正中,脊柱有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5个骶椎融合成一个骶骨,还有3-5个尾椎组成尾骨,任何部位的椎体之间的椎板或神经管闭合不全就会出现脊柱裂。患者可以采用一些对症干预的方法来减轻症状,比如口服药物,局部的理疗,推拿手法,针灸等手段,综合干预能够很好的减轻疼痛,改善循环,提升椎体的稳定性,改善活动功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脊柱裂是什么症状

脊柱裂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导致的椎管闭合不全,同时存在着脊膜、脊髓、神经向椎板切除膨出称之为脊柱裂。对于脊柱裂这种疾病,病因目前还不是非常明确,多发生在脊柱背侧的中线部位,以腰骶段最为常见。症状主要包括:第一、是局部包块,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在背部中线的颈胸腰段可以发现一个囊性肿物;第二、如果同时合并脊髓和神经的膨出,会有阶段性的神经症状通常包括,畸形的下肢、肌肉萎缩、下肢不等长,另外还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胎儿开放性脊柱裂

胎儿脊柱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诊断,脊柱裂主要超声声像图特点:病变部位后方的强回声线连续性中断;开放性脊柱裂时胎儿典型颅脑声像改变包括香蕉小脑征、柠檬头征、颅后窝池消失、脑室扩大和脑积水等。脊椎三角形骨化中心失去正常形态,位于后方的两个椎弓骨化中心向后方开放呈“V”型或“U”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