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诫小儿疝气治疗耽误不得

一旦发现孩子有异样,就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是预防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身遗憾,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很多家长对小儿疝气并不放在心上,认为疝气“进进出出”,无碍健康,疝气突出后,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或者平躺一会,也就消失了。专家表示,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疝气可以自行进出(医学上称为可复性),但是严重情况就会危及孩子生命。因此,要重视孩子的“疝气”并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小儿疝气会产生大问题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的外科医生介绍,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肚脐及两侧。“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肚脐会有鼓起症状但是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但是,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可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嵌顿时间久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医生介绍,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与脐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从而形成疝气。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导致嵌顿疝、绞窄疝的发生。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疝气应及早治疗

据统计,有10%—15%的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亦有报告达25.5%),其中儿童腹股沟斜疝约有30%以嵌顿为疝的首发症状,年龄愈小嵌顿机会愈多。有2%—4%的腹股沟斜疝发生较窄,成为腹股沟斜疝最严重的临床征象。而小儿腹股沟疝气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不少家长认为,小儿疝气能不治自愈。对此,专家提醒家长,不排除极少数小儿疝气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疝气就不再出现,但这种情况多半是6个月大以内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活动量增加,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疝气还有可能复发。

“小儿疝气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生率较高。在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发病很长时间家长还不知道,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身遗憾。值得注意的是,小儿疝气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一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阴唇,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一旦发生嵌顿,孩子往往会承受不少痛苦。因此,若发现孩子无故反复哭闹,家长要检查一下有无疝气的发生。发现疝气后,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小儿疝气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疝气带有用吗

通过穿戴疝气带带来的外部力量可以减少肠管的脱出,但是疝气带也只能缓解小儿疝气的症状,防止腹腔内容物从腹壁缺损的地方脱垂出来,不能达到根治小儿疝气的目的。同时小儿疝气戴疝气带需要注意松紧要合适,太松无法达到效果,太紧容易压迫周围组织,造成缺血。小儿疝气通过戴疝气带的方法是缓解小儿疝气症状比较好的方法,对于疝气比较小,又不经常发作的患儿可能效果比较好。

小儿疝气手术记录

孩子进行过疝气手术后最好还是卧床休息一两天,期间以清淡的饮食为主,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是腹部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扭动或者蠕动。目前在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一般都采用的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法,就是在肚脐打开一个孔,将腹腔镜的管子塞入体内对疝囊高位结扎。腹腔镜手术也有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一般只要是正规的医院都可以进行。

小儿疝气肚子疼怎么办

宝宝疝气、肚子疼的症状出现之后,需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小儿疝气由于肠道的反复脱垂,掉入到了非正常的位置,肠道的反复压迫或者是扭转,可能会出现肠道的一些问题,肠道可能会出现绞痛或者是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影响到小孩子的发育。如果孩子的年龄没有超过2岁,疝气可以达到自愈,这时只需要进行保守治疗,日常注意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