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核黄疸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核黄疸是一种发病原因不太复杂,也可提前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好多家长却对核黄疸的临床表现一无所知,以至当孩子出现了核黄疸的症状时,误以为是其他病,而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那么新生儿核黄疸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我们在下文中将一一介绍:

胆红素脑病患儿黄疸多较严重,全身皮肤粘膜呈重度黄染,血清胆红素常在307.8~342μmol/L以上,小部分患儿可无明显黄疸,但尸检可证实为核黄疸,此多见于末成熟儿,特别是合并呼吸功能衰竭者。

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4~10d,最早可于出生后1~2d内出现神经症状,很少发生于12d以后,若为溶血性黄疸则出现更早,多发生于出生后3~5d。未成熟儿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见于出生后6~10d。先天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所致的核黄疸多发生于出生后2~5周。发生胆红素脑病的血清胆红素阈值是307.8~342μmol/L,在此浓度以上极易发生胆红素脑病,但当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体重低于1.5kg时,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甚至低至68.4μmol/L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可于重度黄疸发生岳12~48h出现症状,出生后1~2d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轻症者可见精神萎靡,吸乳无力,呕吐及嗜睡等,有时肌张力低下,此时如经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如黄疸持续加重,则神经症状也可加重(锥体外系受累),可见哭声高尖,阵发性眼球运动障碍(如两跟凝视或上翻),四肢张力增强,两手握拳,双臂伸直与外展,或角弓反张,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此时即使治疗存活,往往留有中枢神经后遗症(如智力落后、手足徐动、眼球运动受限、听力减退)。

VanPraagh将进行性出现的神经症状分为4期,即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期,第4期则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表9-7)。

1、期(警告期)持续约12~24h,血清未结合胆红寨256.5~427.5μmol/L,属于早期,表现为骨骼肌张力减退,嗜睡,吸吮反射减弱或拒乳,精神萎靡,呕吐,可伴有发热和黄疸突然加重。个别暴发性胆红素脑病,可在本期发生呼吸衰竭和全身肌肉松弛而死亡,但一般病例,若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

2、期(痉挛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2~24h,最长不超过48h,预后差,约3/4患儿死于呼吸衰竭,血未结合胆红素超过427.5μmol/L。主要临床特点是痉挛、角弓反张和发热,一般以痉挛的出现作为进入第Ⅱ期的特征,症状较轻者表现为双跟直视、凝视或上翻,为时很短,较重者双手握拳,双臂伸直、外展强直;严重者头向后仰,角弓反张,阵发性抽搐或持续强直性痉挛状态,常伴有眼球旋转或向下视,明显面肌和肢体抽动,尖声哭叫,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其发热往往出现于痉挛之前,体温一般在38~40℃。还可出现硬肿、鼻腔流出血性泡沫,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期(恢复期)持续时间约2周,大都始于出生后第一周末,如能度过前两期,则抽搐渐渐减轻而后完全消失。随即趿吮力和对外界反应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1~2周后急性期症状可全部消失。

期(后遗症期)此期约于病后1个月或更晚出现,一般持续终身,对各种治疗均无效。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超过427.5μmol/L,主要表现为相对持久性或持续终身锥体外系神经异常,是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的特征,即胆红素脑病四联症:①手足徐动:100%患儿表现此症状,其特点是手足不自主、无目的和不协调的动作,或轻或重,时隐时现。②眼球运动障碍:占0%,表现为眼球转动困难,特别是上转困难。常呈“娃娃眼”或“落日眼”。③听觉障碍:约占50%,表现为耳聋,昕力失常,对高频音调失听。④

牙釉质发育不全:约占75%,有绿色牙或棕褐色牙,门齿有弯月形缺陷,均为釉质发育不全,多见于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患儿。除四联症外,还有流涎、抽搐、抬头乏力、智力低下等。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有快乐也有疾病的痛苦。新生儿黄疸病的临床表现好多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家长更不能疏忽。现代医疗的进步,让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更安全的保障,因此,如果孩子患了此病,家长不用着急,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即可。

新生儿黄疸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新生儿黄疸葡萄糖

新生儿黄疸吃葡萄糖是没有多大效果的,而且宝宝是第一天就出现黄疸,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大,而且还可能是由于溶血导致的黄疸,需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换血治疗,需要根据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以及是否发生贫血有很大的关系。还需要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新生儿喝葡萄糖水有利于生理性黄疸消退,但对于病理性黄疸没有治疗的作用。

新生儿黄疸原因

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比较多,一是新生儿在宫内的时候就可能处于一种缺氧的状态,因此在出生以后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从而造成胆红素增多形成黄疸。二是在宝宝出生以后肝脏功能较差,因此很容易造成酸中毒导致胆红素的增加。新生儿患黄疸与孕期母体饮食不当或接触有害物质、服用特殊药物以及孩子先天性胆红素排泄障碍、胆管受阻、红细胞异常等因素有关。对于这种疾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肝功能检查、服用保肝药物以及蓝光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高可能是因为生理性的增高造成的,多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一周左右,可以自行消退,但是也可能是溶血疾病造成的黄疸升高,或者是孩子存在肝脏功能疾病导致,需要进一步检查,采取蓝光照射,促进黄疸的消退。

新生儿黄疸值

第三天不超过15mg/dl,若是超过正常范围就需要进行照蓝光治疗;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应该不超过6mg/dl;很多孩子在出生之后会出现皮肤颜色异常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您不用过于担心,后续会逐渐消退。新生儿的黄疸标准值为12,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就表示宝宝目前的身体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如果是足月的新生儿,一般在出生以后的第一天的黄疸数值应该小于等于6mg/dL,然后第二天的黄疸数值应该小于等于9mg/dL,第三天的黄疸数值应该是小于等于12mg/dL,第四天黄疸数值会是小于等于15mg/dL,属于生理性黄疸,通常会慢慢自行消退。新生儿黄疸指数多少,主要与新生儿的年龄、体重以及是否足月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