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的微创治疗

文章摘要:脊柱肿瘤,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部位,原发肿瘤主要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随着原发肿瘤治疗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随之,脊柱转移瘤患者也在逐年增加。脊柱转移瘤引起的疼痛、脊柱不稳定和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部位,原发肿瘤主要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随着原发肿瘤治疗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随之,脊柱转移瘤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脊柱转移瘤引起的疼痛、脊柱不稳定和脊髓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放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建立在一系列评分系统(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SINS评分)以及患者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对于脊柱不稳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

脊柱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此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内科合并症偏多,因而进行常规手术风险较高。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出现,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时间有望得到较好的改善。特别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常规手术,而原发肿瘤预后较好的患者,脊柱微创技术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脊柱转移瘤微创治疗脊柱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射频消融术和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通道下肿瘤切除。

经皮椎体成形技术(PVP)是在影像系统的辅助下,利用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内,经通道注入骨水泥。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治疗作用:骨水泥固化过程中产热,可使肿瘤组织坏死;骨水泥稳定椎体微骨折,同时毁损神经末梢来缓解疼痛;通过恢复椎体部分高度,以稳定和加固椎体、恢复椎体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其应用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优点包括: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手术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尤其适用于预后较差患者的姑息治疗。

图1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射频消融技术主要应用于难以切除或对放疗不敏感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是指将射频针放置在肿瘤部位,通过射频电极发出中高频射频波,激发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产生较高的热量,从而有效杀死局部肿瘤细胞,降低肿瘤负荷,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反应带,破坏肿瘤组织血供。但单独应用射频消融会导致脊柱不稳定,并增加椎体骨折风险,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能够有效的降低上述风险的发生。

图2 经皮椎体成型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对于脊柱稳定性较差或已出现脊髓压迫症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单纯放疗或上述微创技术并不能很好的恢复脊柱稳定、缓解压迫,常常需要行开放手术固定。但对于一般情况较差,脊柱不稳定、已出现脊髓压迫症而又无法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减压技术

图3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微创通道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脊柱转移瘤能治好吗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脊柱肿瘤和继发脊柱肿瘤。如果患者身体条件较差或已经全身播散,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时,则不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行放化疗的姑息疗法,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延长患者寿命,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脊柱的转移肿瘤,从别的地方转移来的恶性肿瘤,手术的目的不是去治愈它,而是要解除它的疼痛,解除它对脊髓产生的压迫,同时要建立脊柱的稳定性,也就是能让病人坐起来,或者站起来、能走路,因为它侵犯了脊柱以后,脊柱的结构会受破坏,有的病人根本站不起来。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适应证有哪些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适应证有这些。第一,经放射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放疗对肿瘤效果不佳,不能很好的控制肿瘤生长。第二,难以忍受的疼痛,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严重的疼痛对患者身心均有损伤,需要尽早解决。第三,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学确诊,不同类型的肿瘤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对后期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四,脊柱不稳定或椎体塌陷,伴有或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这是脊柱转移癌的绝对适应症,如果不进行手术干预,可能面临瘫痪危险。

什么是肺部转移瘤

肺部转移瘤就是说其他位置的肿瘤发生了肺部的转移,也就是说所有的肿瘤最终就会发生血行的转移,血性转移可能会转移到脑袋,可能会转移到骨头,也可以转移到肺,也可以转移到肝脏这些器官,发生在肺部的转移的肿瘤就叫肺部转移瘤,这一般就是提示疾病相对晚期的表现,但是如果是单发的肺部转移瘤是可以进行治疗和处理的,不代表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