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用药“问与答”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然而,由于认识不足,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许多用药误区。

发现糖尿病就使用药物治疗 糖尿病发现以后并非就要立即用药物治疗,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若情况许可,如没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代谢紊乱不太严重、一般情况较好者,可以先试着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情绪要稳定、肥胖者减肥等,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尽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

合用同一类的口服降糖药 在治疗时,一种药物不一定能够使血糖降至满意水平,多数人需要合用两种降血糖药物。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因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果合用得当,可以降低血糖至合适水平,也可以降低单一药物的用量,减少副作用。但有些患者甚至一些诊所的医生并不清楚这些知识,只是因为药名不同就认为可以合用,实际上用的是同一类药物。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还有的合用是同一种药物,如消渴丸的主要成分是优降糖,有些患者常将消渴丸与优降糖合用,结果发生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选择不当 由于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清楚,并受一些非临床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价格、药源、利润、广告等,导致选择用药不当。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凭感觉服用降糖药 这部分患者较多,服药应该根据血糖化验情况来调整,可是这部分患者惧怕药物的副作用,不按医嘱正规治疗,降糖药物能不吃就不吃,能减量就减量。等到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进食较多时、或自己用简便血糖仪测血糖发现血糖高时才临时加药,过后又恢复原态。还有的几个月或半年多才化验一次,中间血糖是怎样波动变化的就不清楚了。

胰岛素应用不当 对使用胰岛素的误解,他们惧怕注射胰岛素,害怕使用胰岛素会成瘾,用上就停不掉。事实上,使用胰岛素是因为需要胰岛素,如果需要而不用,只会使糖尿病或其并发症越来越重。如我们见到的1型糖尿病患者总是试图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而停用胰岛素;或错误地认为2型糖尿病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停用,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而不敢当机立断应用胰岛素治疗,耽误了治疗时机。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何坐月子

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正常的坐月子,也就是产褥期,是和正常的女性不需要有太大的区别,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在孕期的时候,妊娠期糖尿病病人是要监测血糖的,在产褥期也是一样,产后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也一样,仍然要关注血糖的变化,其次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抵抗力比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注意保持外阴阴道的清洁,常换卫生巾,经常的更换内衣,勤洗更换内衣内裤,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来说,应该注意保护乳房,以避免急性乳腺炎的出现,同时还建议产后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一定要尽早的进行哺乳,而且要坚持母乳喂养,首先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时对于孩子来说,早期的哺乳也可以减少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如何缓解饥饿感

糖尿病人常常会有饥饿感,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可以缓解饥饿感:1、吃慢一点,慢慢地吃,细嚼慢咽,让每口东西都要嚼10次,因为这样了以后,胃有一个慢慢的适应过程的,就不会吃得太多。2、少量多餐,也就是说总量控制的情况之下吃五顿比吃三顿会更好一点,而且不仅可以缓解饥饿感,饭后血糖又不会那么高。3、吃的时候要选择一些粗纤维的东西,纤维素多一点的。4、还有吃的时候的顺序,可以先喝汤,现在主张吃饭的时候先上汤,汤吃了以后再吃蔬菜,最后再吃荤菜,这样的顺序总的来说不会那么的饿。当然了,这是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但是慢慢的耐受了就不觉得那么饿了,这个时候饮食控制的目标可能就达到了。

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怎么办?

糖尿病通过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通过影响冠脉的血供,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另外,糖尿病病人本身对心肌也有影响。 糖尿病的病人如果有了房颤,要注意预防血栓,预防房颤引起的一系列的血栓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病人本身吃降糖药,容易有其他的代谢紊乱,比如血脂异常、尿酸异常,进而吃多种药,这时候有了心律失常,在用抗心律失常药时,也要注意这些药之间有没有互相影响,脏器功能有没有互相影响。所以,糖尿病的病人还是要高度重视心律失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