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有动脉导管未闭,这个是怎么引起的啊 ?...

目前认为该病系多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包括遗传因素和母体感染,母体用药,环境因素,代谢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患先心病,其子女患先心病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有些先心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如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主要见于女性,各类遗传性疾病常同时合并先心病的存在,如Nonan综合征患者50%存在心脏畸形,其中肺动脉瓣狭窄约占60%,心房间隔缺损和肥厚性心肌病占20%,先心病可由单基因突变,多基因遗传和染色体畸变引起,遗传学认为先心病是由遗传因素在环境因素(致畸因子)的触发下形成。
2.母体疾病
主要是母亲在妊娠期感染或患其他疾病,妊娠初期感染风疹病毒的母亲,其子女易患肺动脉口狭窄和动脉导管未闭;柯萨奇B病毒感染的孕妇易产下动脉导管未闭或心室间隔缺损的婴儿,引起先心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是否导致畸变与病毒的种类,感染时间有关,1型糖尿病的妇女,所生婴儿的3%~5%发生各种类型的先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孕妇等均易产下伴有先心病的婴儿。
3.药物
孕妇服用激素类药物可使先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倍;妊娠早期服用苯妥英钠可导致心血管畸形;长期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磺丁脲)且孕期继续服用可导致胚胎出现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畸形,在妊娠第40~50天服用药物很可能是先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4.早产
早产儿尤其体重低于2500g的婴儿患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室间隔缺损的较多,与未有足够时间发育有关。
5.高原环境
高原地区氧分压低,患动脉导管未闭和心房间隔缺损的婴儿较多。
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当孕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宫内感染,也是会有非常大的几率导致动脉导管肌发育不良,从而影响到宝宝的动脉管不能正常闭合。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如果患儿在出生两个月之后动脉导管还没有完全闭合,就属于病理性状态,可以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属于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但也有一部分患儿是生理性的状态。如果动脉导管较粗大或者一周岁以上还没有进行闭合,患儿会出现喂养困难、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直径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建议先进行观察,部分患儿可以自己闭合。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在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中,未闭的动脉导管可作为患儿生存的必须血流通道,自然关闭和手术堵闭可致死亡。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但在有些病例中,如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严重的肺动脉狭窄中,动脉导管为依赖性者,对维持患儿生命至关重要,此时应该应用前列腺素E2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妊娠合并贫血分度

妊娠合并贫血一般分成四个程度。具体如下:1、轻度的贫血,患者血色素变化是100-109g/L;2、中度贫血,患者血色素是70-99g/L;3、重度贫血,患者血色素40-69g/L;4、极重度的贫血,患者血色素小于40g/L。建议妊娠合并贫血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寻找医生的帮助,遵从医嘱,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