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双出口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相鉴别。
1、右心室双出口
与左心室双出口不同的是,右心室双出口为主动脉和肺动脉均起源于右心室,或一根大动脉和另一根大动脉的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为左心室的唯一出口。心室间隔缺损通常比主动脉口径大,仅10%的病例心室间隔缺损的口径比主动脉开口小,心室间隔缺损约60%位于主动脉瓣下方,30%位于肺动脉瓣下方,少数病例心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在主动脉和肺动脉开口下方的中间部位,极少数病例心室间隔缺损位于心室间隔的中下部与大动脉开口相距较远。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其解剖特点是心房与心室连接顺序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顺序不一致,即主动脉起自右心室,而肺动脉起自左心室,如果没有心脏及大血管的其他畸形存在,体-肺两大循环互不连接,患儿出生后无法存活。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可资鉴别。
3、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特点是正常解剖学心房与心室连接不一致,即正位右心房通过二尖瓣与解剖左心室相连,并连接到肺动脉;而左心房通过三尖瓣与解剖右心室相连,连接到主动脉。如不合并其它心脏畸形,血流动力学得到自然矫正,患者无临床症状和病理体征,无需外科处理。然而矫正型大动脉错位常有合并畸形:①室间隔缺损(VSD),约占4/5,多为肺动脉干下型VSD,其次为膜部VSD;②肺动脉狭窄(PS),约占50%,PS多为肺动脉瓣增厚融合,瓣环狭窄和瓣下狭窄也较为常见;③房间隔缺损(ASD),约占20%,多为继发孔型ASD,有时为卵圆孔未闭;④其他:动脉导管未闭(PDA)、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缩窄等。
矫正型型大动脉错位另一病理解剖特点是传导组织异常。正常位置的后房室结纤维不能下达室间隔,前房室结位于右心耳与右侧房室环的右心房联接处,发出希氏束穿过纤维三角,传导组织自肺动脉瓣口前方的上缘下行,如合并VSD,则在其前缘的左室面下行,在室间隔的膜部和肌部之间分为左、右束支。修复VSD时易于损伤传导组织。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有助于与左心室双出口鉴别。
左心室双出口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左心室肥厚

另外还有病理性的因素也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建议:积极就医检查,如果是肺栓塞导致的,需要积极的进行溶栓抗凝治疗,降肺动脉压治疗,还要预防以及治疗心衰心率失常。右心室肥大时,首先应找出其原因,常见的原因有可能是原发性心脏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左室肥厚有以下症状首先病理性多心肌肥厚,可引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血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左心室肥厚最大的逆转作用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次是钙通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胎儿左心室强光斑

胎儿心室强光斑是因为心室内心肌钙化和脂质沉积引起的,胎儿期内是没有好的治疗办法的。如果强光斑明显增大会持续增大的话,需要等到孩子出生后进行手术治疗。胎儿左心室存在强光点,通常是通过胎儿超声心电图查出的结果,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建议:孕妇平时应注意不要接触有害物质,多休息并补充营养,以免出现胎儿发育不佳的现象。胎儿左心室出现强光点需要考虑是由于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需要考虑心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您应该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影响胎儿发育,并在怀孕12周到医院进行NT检查,从而确定胎儿有无畸形的可能性。

胎儿左心室强光斑

对于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不大,通常在孕后期就会消失。当胎儿左心室出现强光点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发育异常造成的。孕妇在孕中期产检时,发现胎儿左心室有强光点,若排除唐氏综合征的可能,考虑是正常的现象,到怀孕后期会自然消失。主要是由于孕妇乳头的矿物沉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乳头的冠状动脉发生缺血性改变引起的。发现胎儿的左心室强光点时,这个现象在目前最新的研究认为的是,单纯的胎儿心室强回声,不能说明胎儿染色体就有异常。单纯的强光点,往往胎儿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如果胎儿心室强光点并且合并有胎儿的其他异常,这个时候仍然要考虑有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要进行染色体的进一步检查,比如羊水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