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发病机制...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1.折返机制 折返是指冲动在激动某一节段心肌组织后返回,再一次激动该节段组织。折返的形成必须具有折返环、传导途径的一部分存在单向阻滞、另一部分传导速度缓慢3个条件。与折返有关的室性期前收缩通常比较稳定,联律间期固定。室性心律失常多由折返机制所致,分为大折返及微折返。缺血心肌组织引起的折返属于大折返。心肌坏死后形成的大块瘢痕组织,本身无电活动及传导能力。但瘢痕组织周围与缺血心肌形成复杂交织,致使传导缓慢和不应期离散,激动可环绕瘢痕组织运动而形成的环形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微折返是心室内最常见的折返。2.触发活动 触发活动(tiggered activity)产生于心肌纤维的后除极,这种后除极可以发生在复极时(早期后除极),也可以发生在复极完成之后(晚期后除极)。早期后除极发生在复极过程中,晚期后除极发生在复极完成或接近完成后。1)早期后除极:心肌动作电位在0极上升之后,尚未完全复极之时,即在平台相或第3相,膜电位振荡达到阈电位,触发另一动作电位即为早期后除极。(2)晚期后除极:晚期后除极发生在动作电位3相复极完成之后,其最大舒张期电位恢复接近正常值之间,是一种膜电位的振荡。当振幅达到阈电位时则产生动作电位,即所谓触发活动。如膜电位振荡不达阈电位,表现为阈下后除极,触发活动便终止。现已证实,触发活动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自律性增强 自律性是由舒张期除极、速率、阈电位和最大舒张期电位三者决定。包括正常自律性增强和异常自律性增强。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如何治疗

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就是常说的房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对应的室性早搏要进行区别。有很多患者说有早搏,但是没有说清楚,是有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如果是一个单纯的房性早搏,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进行纠正,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当然有的患者出现心悸、心慌的症状,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药物,特别提到就是有的患者经常熬夜,参与一些大剂量的活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休息为主,让房性早搏改善以后,再进行。

室性心律失常

如果是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可以积极的进行电复律,对于一般的患者,如果没有发生持续性室速,但是室速反复发作,也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一旦发生应当及时的进行电复律,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可以考虑ICD的植入,以防止它复发,再次危及生命。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有何危害?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因为老年人的动脉弹性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可能会相应的轻度升高或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重要的靶器官损害关系是非常密切,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高于脉压差大的,所以,如果一旦诊断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一定要采取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