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怎么造成的啊,希望有专家给我解答...

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2类,其中以后者多见,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例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4-三体综合征,15-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等,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
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婴儿出生后随着第1次呼吸的建立,血氧浓度急剧上升,可使动脉导管壁肌肉发生收缩而关闭,一般在生后第1天动脉导管大多已呈功能性关闭,但在7~10天内可由于缺氧等原因而重新开放,解剖上的闭塞则常需在1岁左右方能完成,组织学上的变化是先由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管内膜垫突向动脉导管腔,然后内膜下层出血和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最终导致动脉导管腔永久闭塞,而形成一条索带状的残余,若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构成主动脉和肺动脉间不应有的通道,即称动脉导管未闭(PDA)。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当孕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宫内感染,也是会有非常大的几率导致动脉导管肌发育不良,从而影响到宝宝的动脉管不能正常闭合。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如果患儿在出生两个月之后动脉导管还没有完全闭合,就属于病理性状态,可以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属于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但也有一部分患儿是生理性的状态。如果动脉导管较粗大或者一周岁以上还没有进行闭合,患儿会出现喂养困难、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直径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建议先进行观察,部分患儿可以自己闭合。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在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中,未闭的动脉导管可作为患儿生存的必须血流通道,自然关闭和手术堵闭可致死亡。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但在有些病例中,如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严重的肺动脉狭窄中,动脉导管为依赖性者,对维持患儿生命至关重要,此时应该应用前列腺素E2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早产儿卵圆孔未闭

新生儿卵圆孔未闭是允许的正常状态,卵圆孔是在孩子胚胎时期,发育形成的一个生理性的通道,出生后随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会形成一个功能性的闭合,逐渐形成一个永久性的闭合。一般两个月左右,多数孩子就完成永久性的闭合,一般一岁以上可以彻底长在一起,即彻底闭合。如果一岁以上没有出现完全的闭合,叫做卵圆孔未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的疾病。多数人可能没有太多的自觉症状,只是在临床进行查体或者检查的时候,可能发现存在一个卵圆孔未闭。比较小的卵圆孔未闭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但有更多研究发现,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存在一些相关性,像不明原因的头痛、脑卒中、晕厥等,可能都与卵圆孔未闭有一些相关性。现在对它越来越重视,也希望进行早期的干预,尽量减少可能引发的一些并发症。对于新生儿期,如果卵圆孔未闭是正常允许的,不用过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