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积血有哪些并发病?

玻璃体积血根据其出血多少出现的并发症不同。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
 1、玻璃体凝缩 玻璃体积血可破坏玻璃体凝胶状态,使黏多糖分解,胶原维聚集,出现液化和凝缩,导致或加重玻璃体脱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凝缩的玻璃体密度增高。若有玻璃体后脱离,则有一明显的界膜样边界与水样的液化玻璃体相接触,可见凝缩玻璃体界面如幔样从上方呈波浪样垂下。
2、玻璃体炎症 大量的玻璃体积血时,血液中炎性细胞可随之进入玻璃体内,引起活化反应,以致临近组织血管扩张,血浆成分渗出到眼内,产生轻度的炎性反应。临床可见前房闪光、瞳孔轻度粘连。
3、玻璃体机化 玻璃体机化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为大量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血浆成分及血中炎性细胞刺激和转化为纤维细胞,在玻璃体内机化形成纤维膜。另一方面,由于视网膜前增殖膜收缩,牵拉视网膜血管或新生血管,使之破裂出血,并进入玻璃体内。玻璃体积血促进增殖发展,形成或加重玻璃体机化。最终导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4、铁血黄色素沉着 玻璃体积血逐渐分解,红细胞破坏,其内铁质大量游离,并可沉积在临近的组织,对视网膜产生毒性反应。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棕黄色颗粒样混浊。
5、溶血性青光眼此病是一种急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吞噬血红蛋白的巨噬细胞、血红蛋白、蜕变的红细胞阻塞房角所致。通常发生在玻璃体积血后数天或数周。
6、血影细胞青光眼由玻璃体积血后变性的红细胞阻塞房角,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增高。变性的红细胞呈球形且凹陷,含有变性的血红蛋白,常称为血影细胞。这种细胞与正常的红细胞相比变形能力差,故不能通过小梁网,从而阻塞房角,引起眼压升高。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玻璃体积血怎样诊断?

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确定。 临床上的检查除了常用的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的检查外,B超对于玻璃体积血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尤其在不能直接看到眼底时。CT或者磁共振对于玻璃体积血诊断的价值在于了解眼球是否存在穿通伤、眼内异物、视神经损伤和眼内肿瘤等;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检查,主要是评价患者视网膜和视神经功能,对于判断术后视力的恢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玻璃体积血常见的一个原因是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阻塞,因此患者往往需要测量血压,以排除高血压的存在。另外,玻璃体积血患者还需要进行化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寻找病因或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例如通过血常规的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糖的检查可以了解是否的有糖尿病或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凝血功能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凝血障碍等。

玻璃体积血可以自愈吗?

玻璃体出血是有可能自愈的,玻璃体本身没有血管,它不会发生出血,一般来说,玻璃体出血都是由于内眼疾病以及损伤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全身性的疾病引起的。 当玻璃体出血量比较少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等待其自行吸收,但是,对于一些出血量大,难以吸收的患者,要考虑可能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来讲,在大多数病例,玻璃体出血的自发吸收需要4~6个月时间。因此,在开始治疗之前,一般应观察3~4个月,如果在这期间玻璃体混浊没有明显减轻,说明自发吸收缓慢或完全吸收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玻璃体出血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经过详细评估后才能判断到底采取哪种治疗方法。

哪些原因会导致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眼底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很多,除了外伤与手术因素之外,常见的原因还有: 1、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引起:如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 2、眼内炎症性疾病引起:由于炎症会导致视网膜屏障被破坏,血液便可进入玻璃体内。还可能因为炎症导致玻璃体变性,引起玻璃体继发性收缩牵引,撕裂视网膜的血管引起出血。 3、老龄化疾病及先天性病症:如老龄性黄斑变性(AMD)、新生血管膜(CNV)增生类疾病,如先天性视网膜襞裂、先天性视网膜皱襞等,都可能引玻璃体积血。 4、眼内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等。

科普文章

更多

平均血小板体积7.7

平均血小板体积7.7fL是不正常的。通常情况下,进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检查,正常范围是9-13fL,所以平均血小板体积7.7fL是属于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的状态,还需要看一下血小板的计数,如果是同时伴随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提示外周血中的红细胞体积大小相差较大,大小悬殊,这种情况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治疗有效以后。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就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也是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

血小板体积M下降怎么回事

血小板体积M正确的说法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该指标下降可能是感染、应用药物、骨髓疾病等导致。 1、感染:如乙型肝炎、HIV等感染性疾病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进而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 2、应用药物: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 3、骨髓疾病:骨髓疾病,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等,可以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进而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和数量。 此外,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能影响平均血小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