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技术有哪些

目前头针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技术主要有以下五种:一、焦氏头针是头针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1971年正式发布的,焦顺发创立的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二、头皮针国际标准方案是1983年由中国针灸学会制定,1984年在WHO主持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从此中国头针疗法走向世界;三、东贵荣教授头针的特点是具有一针透多穴、一经带多经的整合作用,发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的一个作用;四、颞三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总结四十多年的经验而独创的治疗中风的一种针刺疗法,多年的临床经验实践证明该疗法疗效确切,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五、于致顺教授经过长期的一个临床研究提出了“场的”理论,结合脑的功能,于教授将头部分为7个区,并对各个治疗区的定位与大脑皮质的投影关系以及治疗的作用做了探索,并在操作上采用丛针、长留针、间断捻转的方法。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哪些人容易中风偏瘫

容易中风偏瘫的人群有以下几方面:1、易情志过极的人容易中风偏瘫。2、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的人群。3、冬春季节为中风病的多发季节,因此老年人在这个季节易发中风偏瘫。4、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5、高脂血症的患者。6、高血压患者。7、有心源性疾病的患者。如心内膜炎、房颤。8、心动过缓的患者。

中风偏瘫针刺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风偏瘫针刺注意事项有以下几方面:1、针灸时,患者应该取健侧卧位,肌张力偏高的予以浅刺,施以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2、肌张力不高的患者,可行平补平泻手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以后,行均匀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3、急性期可以采取强刺激来提高肌张力。4、后遗症期的手法不宜过重。5、急性期取穴以患侧为主、健侧为辅,而且上肢多取阴经的穴位。6、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要选择患侧拮抗肌群的穴位。7、当患者随意运动逐步协调时,可以酌情的停止针灸,加强自身锻炼,或者是针刺治疗侧重于部分精细运动尚存的。8、一些功能障碍者,脑出血急性期需要确保出血量静止,生命体征平稳,针刺过程中注意血压及并发症的处理,若出现高热、神昏、心衰、颅内压升高、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应该采取一些综合的治疗措施。9、针刺的深度以及角度,需辩证论治,分期论治。

中风偏瘫患者可以针灸哪些穴位

针刺治疗中风的常见穴位包括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委中、尺泽、合谷。配穴如下:如果有吞咽障碍,那么就会加上风池、翳风、完骨;如果手指的抓握功能低下,那么就要加上合谷透三间、八邪;如果语言不利,那么就会加上廉泉;如果足内翻,就要加上丘墟、透照海;如果便秘,就要加上外水道、外归来、丰隆;如果有呼吸衰竭,要加上双侧气舍;如果尿失禁,那么尿潴留的会加上中极、曲骨、关元、上星透百会;如果是共济失调,要加上加风府、哑门、颈夹脊;如果有复视的,要加上天柱、睛明、球后、光明;有癫痫的,要加上大陵、鸠尾;肩周炎会加上肩三针、肩中俞、肩外俞;如果有血管性痴呆的,会加上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有睡眠倒错的,会加上上星、神门;、听力障碍的会加上耳门、听宫、听会;高血压病的会加上人迎合谷和太冲;如果是有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的,会加上至阴刺络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