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出血特点

肠息肉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通过肠镜,或手术的方式进行局部的切除。当肠息肉<2公分或者其基底较窄有较长的蒂时,予以内镜下的肠息肉切除手术为多见。通过肠内镜取息肉的过程常常会导致肠黏膜的损伤,进而呈现出血或穿孔的表现。这样的出血在镜下医生会用钳夹或电凝的方法予以止血,由于操作空间有限,止血有时并不是很完整。在病人的恢复过程中,尤其在第一个24h之内常常会有便血的可能,这种便血较之前息肉的出血可多可少。如果量较多,一定要有医生来进行进一步的止血治疗,如果量相对较小,经过饮食控制减少大便对息肉创面的刺激,一般来说出血是可以制止的。如果肠息肉接受的手术切除进行了肠吻合,出血常常是由于吻合口血管处理不佳,造成的大量的出血。这种出血也可以成新鲜的便血,但更多是血液积攒在肠道之内。此时,病人会出现贫血甚至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果感到头晕、心悸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有较严重的肠切除吻合手术以后的出血。
肠息肉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