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的原因

肝昏迷也叫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晚期的一些典型的表现,这时候患者的病程比较晚,治疗起来会比较困难,治疗后的预后也比较差,肝性脑病是肝功能C级的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一旦发生了肝性脑病,患者基本上就不再适宜根治性的治疗手段,比如手术切除和局部消融治疗就不再适用了,临床会采用一些对症的,支持的疗法进行治疗。由于肝脏的功能失代偿,因为肝脏是一个解毒的脏器,有很多的毒素是在肝脏中解毒然后到人体内,但是如果肝功能受到了影响,它产生了失代偿,就没法有效的把一些在肝脏内的毒物降解掉,尤其一些神经毒性的毒物,可能会进入到脑子内引起肝昏迷,尤其在肝功能失代偿的情况下,这些神经毒物没法有效的降解,可能会引起脑组织,对毒素的反应增加,而且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很多神经毒性药物进入到脑组织内,产生肝昏迷。肝昏迷由那些原因引起的:肝昏迷往往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引起、肝性脑病引起的比较多。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肝昏迷症状

肝昏迷的症状,根据不同的时期,可有不同的症状,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前驱期,患者表现为行为异常,性格有改变,特别高兴,或者特别低落。昏迷期,患者基本上不能唤醒、意识障碍,脑电图、脑电波等出现明显异常,没有痛觉反射,感觉不到痛苦。在治疗上一定要加强护肝、降低血氨等对症支持治疗。

肝昏迷是怎么回事

常见的诱发因素还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大量腹水,过度的利尿,进食蛋白质过多,便秘,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和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都有可能会诱发肝性脑病。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肝性脑病是由严重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代谢紊乱为病理生理基础伴发的一种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检查时会发现血氨增高,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差,还会出现有昏迷,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性格行为的改变。

肝昏迷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肝性脑病,指的是由于严重的肝脏方面的疾病导致肝脏解毒代谢能力减弱,从而造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当中有较多的有害的递质,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患者出现行为失常以及出现嗜睡、昏睡,浅昏迷等临床状态。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往往会导致出现广泛性弥漫性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有可能会诱发脑疝,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