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椎旁区,起源于交感神经链、脊神经后根、肋间神经。根据组织学来源分为三组:第一、神经鞘源性肿瘤,即良性的神经鞘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以及相应的恶性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纤维瘤;第二、起源于神经节细胞肿瘤,如良性的神经节瘤、恶性的神经节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第三、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包括嗜铬细胞瘤和非嗜铬细胞瘤(化学感受器瘤)也有良恶性之分。第二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神经鞘瘤是后纵隔最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以良性单发多见,发病年龄30—50岁,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少数可有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CT表现平扫为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多呈类球形,常伴有出血和囊性变,部分病灶内可见脂肪密度,条带状稍高密度影及小点状钙化灶,有文献认为是以下因素导致:第一、富含脂质的雪旺细胞;第二、脂肪细胞;第三、神经周围脂肪组织被丛状神经纤维瘤陷夹;第四、继发于肿瘤梗死的囊状退变。神经纤维瘤可单发或多发,单发者多为非遗传,很少恶变,多发者称神经纤维瘤病,2.4%—29%可发生肉瘤变性。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不算严重的疾病,其大部分都是良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如果肿瘤体积过大,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同时送病理活检。建议:你放轻松,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注意事项:注意多休息,加强营养。神经母细胞瘤恶性度高,好发于婴儿和儿童,早期就会出现广泛转移,生存期短,预后极差,是属于要紧的疾病。发生于成年人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表现良性肿瘤特性,预后好。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来源于周围神经、迷走神经和自主交感神经节。

颈部神经源性肿瘤

是,颈椎神经源性肿瘤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几率是比较低的,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恶性肿瘤生长速度比较快,边界不清楚,有毛刺,没有完整的包膜,容易出现扩散和转移。

脊柱神经源性肿瘤

如果说肿瘤相对较大,出现了椎管内脊髓,或者是神经根明显的压迫,就会导致肢体瘫痪的情况,如果说肿瘤位于颈椎部位,会引发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而在胸椎部位,就会引发双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而在腰椎部位就容易引发双下肢瘫痪的情况,所以在出现脊柱神经源性肿瘤以后,一定要及时的就诊行手术的治疗。因为在产生脊柱神经源性肿瘤以后,就会导致椎管内的脊髓,或者是神经根的压迫,如果说肿瘤相对较小,就会引发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