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肺功能分级标准

慢阻肺诊断的标准可以看一下患者的症状,例如出现慢性的咳嗽,尤其是夜间特别的显著,也要看一下是否咳痰,患者是否呼吸困难,喘息或者食欲减退,抑郁,肌肉萎缩等。此外,对于肺功能评估单纯运用FEV1并不能完全反映COPD复杂的严重性判断,在临床中可以根据一些症状评估,肺功能评估以及急性加重期风险评估,合并症评估等四方面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慢阻肺一旦诊断之后们临床上主要是根据肺功能来进行分级的,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用力呼气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小于70%,诊断为慢阻肺。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肺功能弥散功能

肺弥散功能是检测肺通气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用于评价肺泡毛细血管膜气体交换的效率,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肺和气道病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评价治疗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肺的扩散实际上是通过肺泡、肺毛细血管壁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过程,肺的扩散功能能否恢复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于肺的扩散功能紊乱,可见于肺的炎症反应,包括肺间质疾病,如肺纤维化、硅肺、尘肺、石棉肺、肺气肿等。

肺功能弥散功能

肺功能,包括通气功能及肺弥散功能,其中弥散功能下降常见于肺各种疾病,比如肺部感染,肺动脉栓塞,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重症肺炎等等疾病,上述疾病中一般而言,重症的感染会导致肺部弥散功能减退,轻症的肺部疾病在治疗后患者肺部功能可得到逐渐恢复。因此,肺部功能是否能恢复,取其于患者的基础疾病表现,若恢复良好,患者弥散功能也可得到逐渐改善及回复,恢复后患者仍须定期门诊随访,复查肺功能。

肺功能弥散功能

肺的弥散功能就是由血气屏障通过肺泡进入血液里面时出现弥散,达到新陈代谢以及营养交换的目的,此过程发生了障碍就会导致肺弥散功能障碍。临床上可见于一些疾病,比如肺间质出现了水肿、弥漫性的肺的严重纤维化等,还可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容易导致呼吸功能障碍。氧气通过气道进行呼吸运动进入肺泡,然后通过血管里的血液进行代谢,还要通过血气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