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综合征

所属科室:外科


  发病多急骤,常常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此病常有根性疼痛或麻木,提示病变的上界。常见的病变区域多在颈或胸脊髓。其次位于腰段,位于延髓者较少见。

  1.颈段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 根痛位于颈部或肩部。若位于颈膨大则根痛在上肢,继而出现手肌萎缩。脊髓受损后出现四肢瘫痪,初呈弛缓性的“脊髓休克”,以后渐渐为痉挛性瘫痪。早期以大小便功能障碍及感觉分离为特征性变化,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震动觉和位置觉存在。侧支循环建立后,感觉障碍很快得到改善。根痛在瘫痪出现后数天至数周仍不消失。

  2.胸髓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 初有肋间区疼痛,后有相应节段肌肉瘫痪,肋间肌萎缩等,临床上不易查出。弛缓性截瘫出现迅速,一般历时3~7周后转为痉挛性截瘫。常有一明确的痛、温及触觉缺失平面,提示损害的脊髓上界,常缺乏感觉分离现象。

  3.腰段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 引起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感觉缺失,感觉缺失区有皮肤营养障碍,此时无病理反射,多呈尿失禁。

  颈、胸及腰脊髓脊前动脉闭塞,一般不出现位置觉障碍,震动觉可呈轻度损害。这是由于在脊髓内,震动觉的传导纤维,有一部分位于脊髓侧索的原因。两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有时并不对称,即两侧损害的程度和平面可不一致。几乎所有患者皆出现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接近脊髓前动脉自椎动脉起始处如有血栓形成,可累及延髓腹侧。此时延髓的锥体,内侧丘系及舌下神经受损,出现舌肌萎缩,四肢瘫痪或偏瘫,以及一侧或双侧病损以下痛、温、触及位置觉皆消失的症状。

  本病腰椎穿刺椎管无梗阻,细胞数正常,有时蛋白含量轻度增加。MRI表现:急性期脊髓增粗,肿胀,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发病1~3周病灶明显强化,慢性期可表现为脊髓萎缩。

  一般依据病史特点,起病急骤,呈横贯性脊髓损害,往往不累及位置觉,椎管无阻塞,不难确诊。

  但本病原因常不易肯定。青年患者多考虑与感染或外伤有关。老年者可能与脊髓动脉粥样化有关。


相关医生

医患问答

更多

脊髓肿瘤会伴随脊髓空洞吗

通常髓内肿瘤的发生与脊髓空洞有关。 脊髓肿瘤本身也是一种占位性的病变,这种肿瘤可以发生在脊髓内,也可以发生在脊髓外,还可以发生在椎间孔区,各种结构。脊髓肿瘤不同的结构,发生的有不同的特点,通常脊髓空洞相关的肿瘤主要是髓内肿瘤。所谓的髓内肿瘤主要包括室管膜瘤等这种原发于髓内的肿瘤,这种肿瘤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者说是周围的组织压力的改变,最后在脊髓内部形成空洞,这种空洞有它比较明显的特点,往往位于肿瘤的上下级以外,在脊髓内部,这种通过强化核磁很容易进行鉴别,可以在核磁上看到比较明确的脊髓的占位。

脊髓颈椎病中医疗法

也可以选择中药口服,脊髓型的颈椎病辨证属于肝肾亏虚型,或者风痰上扰型,针对肝肾亏虚型患者,以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双下肢痿软无力,选择左归饮针对性治疗,也可见于风痰上扰型,患者会表现为头晕、头部胀痛、手部麻木感,可以考虑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针对性治疗。在临床当中选择针灸进行治疗,针灸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选择颈部的夹脊穴、风池穴,另外患者会伴有眩晕、走路有踩棉感,因此会配合双侧的合谷穴、太冲穴,以及内关穴,具有非常好的止晕的效果。中医治疗脊髓型的颈椎病主要结合患者的舌象、脉象,以及临床表现综合性的治疗,中医治疗颈椎病包括中医的外治疗法和中医内治疗法。

脊髓肿瘤症状

若是硬脊膜内髓外肿瘤,疼痛只会局限于某一个节段,造成节段性肌无力,进一步导致两侧下肢瘫痪。虽然疼痛不太明显,但是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症状则会较早的出现,也会导致两侧下肢瘫痪,只不过症状较轻。脊髓瘤的主要症状还是要看肿瘤发生的部位。

颈椎病压迫脊髓

颈椎病导致脊髓受压引起一系列症状称为脊髓型颈椎病。当颈椎病压迫到脊髓的时候,往往会引起病人出现会阴区热胀感,大小便出现明显的异常,并且出现走路不稳、脚下踩棉花的感觉,这就是颈椎病压迫脊髓常见到的临床症状。是由于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脊髓而导致的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四肢麻木、无法正常运动。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

前路手术主要是进行椎间盘切除,然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也有可能会采取椎体次全切,也有可能会将骨化物进行整体前移,对于后路手术,一般来讲主要是进行单开门手术,也有可能会进行全椎板切除手术。手术之后需要使用颈托进行固定3个月左右的时间,同时保持刀口清洁干燥,防止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手术之后还要积极的营养神经以及高压氧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根据脊髓型颈椎病具体的类型,手术的方法一般分为前路手术以及后路手术,也有可能是前后路联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