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利尿剂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慢性心衰的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特别是服用剂量大和联合用药时,应严密观察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首先是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当血钠大于125mmol/L时,要积极的口服补盐;如果血钠低于125mmol/L时,要积极的静脉补充;如果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如肾前性的血流灌注不足造成了肾功能不全时,应积极的补液,保证正常的肾功能。
利尿剂降压机制
利尿剂可以通过减少血容量,使患者血压下降,同时因为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担,因此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同样有治疗作用,所以利尿剂也是高血压患者用药中常用的一种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和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血压。利尿剂是在心血管内科对于心力衰竭或高血压患者常用的一类药物。
怎样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单纯性腹水利尿剂的使用是要给病人首先进行限钠,然后我们给病人使用利尿剂,在利尿剂中间最常用的就是醛固酮的拮抗剂,我们最常用的叫做螺内酯,还有就是袢利尿剂,最常用的有呋塞米托拉塞米,这一类的临床上到底给什么样的病人去选用什么样的方案是有着争议的,在使用过程中间我们要去监测病人的尿量,再有需要注意的就是去监测肾功,还有电解质的情况。
利尿剂降低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
利尿剂降血压的机制在服用初期和长期服用后是有所不同的。利尿药属于五大常用的降压药物之利尿药它的降压作用机理,主要是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液体的排出,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液的容量,从而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起到降压的效果。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于acei、arb类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
利尿剂降低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
利尿药属于五大常用的降压药物之利尿药它的降压作用机理,主要是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液体的排出,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液的容量,从而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起到降压的效果。对于长期给药以后,利尿作用消失了,但血压仍继续降低,这时候的降压机制是利尿剂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缺钠,细胞内钠离子和钙离子交换就会减少,从而降低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服用利尿剂降压也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一些副作用,长期服用利尿剂有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引起尿酸增高,引起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需要加以注意,定期复查电解质、肾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长期服用利尿剂会有哪些副作用
急性心力衰竭长期服用利尿剂的副作用有:1、如果大量的利尿,其血容量会降低,这个时候会引起血压的下降,可导致血容量不足。2、利尿以后,由于血容量的降低,肾的血流量就会降低,这时会导致肾素的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的激活,会引起血容量增加后负荷的增加,最终又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得心衰恶化。3、大量利尿的使用会引起电解质的紊乱,会导致低钾、低钠、低氯血症。4、有一些利尿剂,如噻嗪利尿剂,它会导致尿酸的升高。
心衰时为什么不能单一使用利尿剂治疗
心衰时不能单一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原因如下: 1、单独使用利尿剂不能使心力衰竭病人长期稳定,而且利尿剂的量也很难控制,如果量小了,水钠潴留仍然存在,如果量大了,就容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也容易导致心衰,还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的失衡。 2、利尿剂用久了以后容易引起利尿剂的抵抗。 所以,建议利尿剂一定要和沙坦类的药物,或者β受体阻滞剂等一些抗心衰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心衰达到全面的药物控制,达到全面的治疗和康复。
长期利用利尿剂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比如说长期用大量利尿剂的病人常常会发生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以及低血镁,尤其是低血钾的时候,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乏力以及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在医生的指导下一定要尽快的纠正,这样才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问题; 2、低血容量可以引起低血压性的休克,这样如果不及时诊治也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3、导致高尿酸血症,因为发现好多长期使用了利尿剂的患者,常常都有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严重的话还可以导致痛风; 4、耳毒性,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的时候就会对听力造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