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原因是局部有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在病情急性发作期,炎症反应的部位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聚集,比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释放出大量的致炎因子,而导致局部有明显的疼痛感。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局部有明显的滑膜炎,软骨有变性、破坏,软骨下骨板有破坏,最后受累部位新骨形成,关节消失。在病情急性发作期,患者要注意减少活动,以休息为主,避免受凉,避免受潮湿。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腿疼
当强直性脊柱炎侵犯膝关节的时候,患者往往表现为腿疼、膝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这个时候往往提示患者病变处于活动期,可以采用抗炎止痛类药物治疗,比如美洛昔康、扶他林以及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能够快速的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除了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以外,强直性脊柱炎还可以累及外周的四肢关节,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可以引起腿疼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比如安利、益赛普等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效果不好,也可以关节腔局部穿刺注射药物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腿疼
腿疼常常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首发症状。引起腿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到下肢的大关节,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些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肿胀感,一般呈非对称性,只累及到一侧的下肢,很少会发生骨关节的破坏。尤其是那些幼年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甚至只是以腿疼为主要表现,不伴有下腰背部的疼痛。2、下肢某些部位附着点出现炎症,主要出现在足根部或者是足底部,也可以出现在膝关节或者是大转子、坐骨结节等部位。
强直性脊柱炎血沉高的原因
单纯一项血沉增高并不一定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引起血沉增高的原因非常多比如生理性的包括怀孕,病理性的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或者肿瘤性疾病,都可以导致血沉明显增高,血沉增高并不是特异性的化验指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贫血或者是其他慢性病,而出现的血沉增高,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本身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病变,所以在病情活动期的时候,血沉是可以明显增快的,而且C反应蛋白,也可以明显升高,但是类风湿因子一般都是阴性的。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病情急性期要以休息为主,避免过度劳累,要劳逸结合,病情缓解期就要加强医疗锻炼,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各种感染,也要多喝白开水,注意饮食,饮水的清洁卫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护理上需要注意,首先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正确的了解疾病,更要坚定长期治疗的决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要做好自我调理,比如要坚持做胸廓,脊柱,髋关节的活动等医疗锻炼,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还可以累及神经系统、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出现相应的系统症状,但比较少见。脊柱的强直导致转颈弯腰困难,颈椎的严重受累时会出现张口困难,说话吃饭受到限制。强直性脊柱炎是以累及脊柱关节为主,也可以累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饮食
如果饮酒,会加重胃肠损害,因此要多吃保护胃粘膜的食物,如牛奶、小米、稀粥和南瓜等,避免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辣椒油条韭菜等;强直性脊柱炎很多合并骨质疏松,平时饮食中适当补充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少吃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动物肝脏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成药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吃的中成药主要是具有一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行气止痛作用的药,比如可以服用白芍总苷胶囊或者雷公藤,也可以应用痹祺胶囊、尪痹片、大活络丸、舒筋通络胶囊以及复方玄驹胶囊等,这些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止痛和缓解症状的作用的,但是不能够控制病情的进展。而且中成药往往也具有一定的胃肠道的反应,是可能会导致恶心、腹痛、腹胀等不舒服症状的,因此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另外白芍总苷胶囊有可能会导致腹痛或者腹泻的症状,所以也不要擅自服用。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要坚持进行医疗体育锻炼,保持立、坐、卧正确姿势,睡硬板床,也要坚持做一些肢体伸展运动、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动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忌口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其实在饮食方面也无特殊需要忌口的食物。如肉类和鱼类要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牛奶补充钙质,保持营养的均衡摄入的同时要避免超重,以免加重关节的负担。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病情急性期的时候,主要是要忌口一些生冷,生硬的食品,以免出现腹痛,腹泻等的症状,反而加重患者病情的,也要注意严格戒烟戒酒,还要忌口辛辣刺激性的食品,比如辣椒,胡椒,咖喱,芥末等调味品及生葱,生姜,生蒜等食物。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首先根据症状有很多体检,第一就是4字试验,让患者把腿盘起来,看髋关节疼不疼。第二是看病人是否弯腰困难。第三就是疼痛的症状,患者往往夜间疼痛加重,因为夜间血液循环缓慢,炎症的复合物不能随着血液循环排出去,所以就觉得全身僵硬疼痛。但是这些症状不能作为决定性的诊断,决定性的诊断一个是查HLA-B27,看病人是否有遗传因素,同时考虑家族史。第二个就是做CT,看骶髂关节CT报告是否有炎症,根据症状和化验检验结果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