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科普聚合
"我是如何走上中医这条路的"相关问答:

中医是如何认识高血压的

中医学并无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没有这个病名并不代表中医学,对高血压丝毫没有认识。高血压患者是以头痛头晕、时发时止、耳鸣、心悸为特征。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事实上与高血压有关的,各种临床症状和相应的防治方法,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比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等记载,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的理论,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肝、肾、心、脾功能失调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衡所致。其中以肝、肾两个脏器阴阳失衡尤为多见,其病因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因素所致。

中医是如何认识冠心病的

中医认为冠心病病因有以下几个:1、寒邪侵袭。2、年老体衰。3、久病体弱、劳倦,过食肥甘厚腻、七情内伤等。目前认为冠心病的病机多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是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冠心病相关证候的一些要素,在临床上要辨证的话,多是以气虚、血瘀、气滞、痰浊、阴虚、阳虚为多见,临床上通常把冠心病分为这样几个主要的证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瘀热互结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以及阳气虚衰型。

中医是如何认识骨刺的

人的生长发育中像青壮年的时候肾气是越来越充盈的、骨骼越来越强壮越来越结实肯定不会得骨刺,到30岁以后随着肾气的消耗便出现肾虚,这会儿就会逐渐的骨骼退变开始出现长骨刺。骨刺虽然是一个生理的过程,如果它引起疼痛导致了病理变化过程像关节骨刺引起骨性关节炎也叫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疼痛就要去辩证分型了或者风寒鼻祖、血淤气滞、肾虚、湿热下住引起这个症状。每一型的中医认识是不一样的。

中医是如何认识结肠癌的

结肠癌在中医有好多的传统的经典里面都有提到,有的认为是叫长训,有的跟痔疮可能有些幻想这样的表现,有的人是包括一些腹痛或者是下腹痛这样一些症状和表现,通常中医、中药的治疗在这样的结肠癌的患者里头,可能用一些如果是湿热下注类型的患者,通常会用一些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方法起到一些作用,如果是气血瘀滞的患者用一些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方法起到治疗。

中医是如何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

中医治疗脂肪肝,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我的老师田路教授(音),他从90年代就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酒精性损伤的系列研究,尤其是针对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研究,我们认为酒精它属于湿热有毒之品,它对人体的损害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伤酒)阶段(核实),这时候病变基本上是在肝脾,它会引起气滞血瘀失阻(音),第二个阶段属于酒脾阶段,也就是我们说的纤维化,酒精性肝纤维化阶段,这时候它也是肝脾同病,但是出现了气滞血瘀痰凝,并且出现了这种正气不足的表现,第三个阶段就会出现了鼓胀(音),我们叫酒鼓(音),也就是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这时候肝脾肾同病,气血水相互蕴积腹中(核实),会出现腹水这种情况,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病理,我们有不同的这种药物来治疗。

中医是如何认识乳腺疼痛的

乳腺疼痛实际上有几类,一类是胀痛,一类是刺痛,还有一种是隐隐作痛。 对于胀痛来讲,中医认为,它还是跟气滞有关系,最主要的就是肝郁气滞,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年轻人,月经前觉得乳房又胀、又痛、又满,有的患者甚至会感觉月经前的内衣都要比月经后要穿大一号才舒服,这种都是胀痛的表现。 刺痛,滋滋的疼,像这种刺痛往往跟血瘀有关系,这病人有可能会伴随有痛经,有血块,甚至她的舌头是暗的,舌下脉络也是淤阻的,这时候如果要治疗,可能就需要给她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当然了像这种有刺痛的这一类患者,也要建议她尽量少食冷饮,因为冷更能加重血瘀。

中医是如何辨证治疗黄褐斑的

中医根据黄褐斑分布的部位,来进行不同的辨证。比如有人是肝火太重,叫肝郁气滞,有的是肝肾亏损,有的是瘀血阻滞,有的是胃失和降等。我们根据它分布的位置的不同,然后来望闻问切四诊,确定产生黄褐斑最初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个原因来进行治疗。这样从根本上阻止了黄褐斑进一步发生,随着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正常,脏腑经脉的通畅,原来所产生的黄褐斑自然也会逐步的消失。所以中医辨治黄褐斑,要根据它所分布的部位,然后根据全身的状况来进行分别的辨证,才能有效的治疗。

中医是如何预防中风复发的

中风是一个危害大,但是又非常容易复发的疾病。中医的活血化瘀药对于中风患者能够起到同样的甚至更好的作用。有丹参、当归、川芎几种,甚至是几十种的活血化瘀药。 同时中风患者要补气,你是肾虚的淤血,我们要补肾,你是痰湿的淤血,我们要健脾祛痰。 另外还要调节气机的生与降等等,就是我们的预防是标本兼顾,既重视凝血又重视治病求因、治病求源。

我的耳鸣被中医治好了

患有耳鸣需要引起患者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治疗上可以服用清肝利胆的药物,也可以使用针灸的方法,针灸能够疏通耳窍,达到缓解耳鸣的效果。根据您的描述,耳鸣多跟肝胆火旺,肾虚有关系的,建议您可以就诊中医根据您的舌脉综合调理一下的,平时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避免压力太大。根据您的情况考虑,有可能是神经性耳鸣,或者是肾虚,神经衰弱,颈椎病,压迫神经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您平时适当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养血清脑颗粒,维生素b1,氟桂利嗪。

中医是如何认识小儿抽动症的

中医认为抽动症实际上是属于抽搐范围。中医认为无风不动,还是在抽、在动,不管是每个动作,有的孩子不仅眨眼睛、挤眉弄眼、嘴动的多或有清嗓的、抽鼻子的声音,还有吸肚子,孩子表现都不一样的,实际上就是在动。无风不动在治疗方面帮助我们要从风着手,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要加以安神、祛风通络的一些中药。不管怎么样都得辨证施治,因为孩子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看睑板红不红,因为有些小孩是以眨眼睛为主的,就是肝火比较重,清肝明目的眼药必须多加,所以中医是辨证施治的:分型、分症、辨证施治,不能随便一个病都用一样的中成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