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科普聚合
"肠内异常发酵"相关问答:

肠道异常发酵的症状

肠道内出现异常发酵,主要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说明胃动力发生了障碍,致使食物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太长,发生了发酵的现象,严重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气体,接着会出现排气和打嗝的症状。改善这种情况应该从饮食入手,可以多饮用酸奶可保护胃黏膜,还可以多吃南瓜和番茄排骨汤,能够帮助消化,增加胃肠的蠕动。部分患者在进食后会出现无规律性饱痛,早晨的时候尤为明显,感到腹胀、嗳气等导致食欲下降。

肠内营养支持如何护理

肠内营养的护理一般是说肠内营养液的护理,肠内营养液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从速度比较慢开始,如果这个人是长期肠外营养的一个患者,由肠外营养改成肠内营养的时候,一定要先从低剂量开始,一小时一般是有着20到40毫升,慢慢根据病人耐受的情况逐渐加量到每小时120毫升到150毫升。再一个就是浓度的问题,肠内营养液先从比较低的浓度开始,然后浓度慢慢提高。还有就是温度,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一般是常温比较好,温度比较低容易刺激肠道,引起腹泻。对病人方面的护理肠内营养的时候,让患者应该是坐个30到45度这么个角度进行肠内营养,营养完了以后嘱患者继续保持这个体位30到60分钟。对于这个管路,肠内营养就是喂养前、喂养后一定要定时冲管,然后在喂养不同的肠内营养液。

肠内营养的作用是什么

肠内营养不止对我们的肠道有营养的作用,它还可以起到一个免疫刺激的作用,促进我们机体的健康,产生我们肠粘膜的燃料和其他重要的生长因子。肠内细菌基因组对于控制我们的病原物和体内的废物和毒物的排出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我们甚至有时候也会用到一些益生菌来推动或者维持肠道的营养,或者维持我们机体的营养和健康的状态。

大便凹槽肠镜无异常

肠镜正常大便有凹槽没有什么关系,很有可能是痔疮或肛管方面的疾病,因为大便会在直肠内有所停留,在经过肛门的时候会被肛门有所挤压,存在痔疮或肛门部狭窄的时候,就会形成凹槽的,所以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平时饮食宜食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熏制腌制的食物,不吃熏烤油炸的食物,要保持心情的愉快,要适当的锻炼身体,必要的时候可给一些肠道益生菌的处理常见的有地衣芽孢杆菌、金双歧等。

肠内镜手术后注意事项

肠镜术后的注意事项如下:1、卧床休息3-5天,尽量减少活动;2、术后24h应禁食,随后逐步过渡到半流食、易消化饮食,再到正常饮食;应避免豆奶、豆浆等产气食物;3、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和大便情况,如出现明显腹痛、血压改变、冷汗、血性或黑便,可存在术后出血,需止血处理。腹部剧烈疼痛时可引起腹膜炎或穿孔,应及时就诊。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胃肠息肉切除手术需根据息肉大小确定手术方案,具体如下: 1、0.5cm以下,检查时用活检钳将其钳除即可; 2、0.5cm以上,可做内镜黏膜切除,即发现息肉后,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将其根部用圈套器圈套切除,切除较完整且可防止复发;3、肠息肉的发生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所造成的,所以对这些患者而言,治疗工作要积极进行,而现在内镜,息肉切除手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手术之后也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听从医生的医嘱,尤其要禁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 4、2cm左右,且有癌变倾向,此时内镜下采取ESD即黏膜剥离术,术后整体化验。早期癌也可内镜下进行治疗。5、经内镜息肉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力降低引起的感染、血管摩擦破裂、感染或掉痂时引起的早期及延迟性出血以及肠壁薄、创面大或因感染、溃疡引起的穿孔。

3cm肠息肉内镜切除

肠息肉内镜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内镜下进行活检钳钳除,或热活检钳钳除,适合于0.5cm以下的息肉;2、圈套器圈套切除:有蒂,5mm以上;3、内镜下黏膜切除:无蒂,5mm以上,基底较宽,通常是在息肉的基底进行药物注射后,用圈套器切除,切除后再用钛夹封闭创面;4、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适用于2cm以上,无基底癌变倾向者。

肠息肉内镜切除痛吗

综上所述,大肠息肉在麻醉无痛内镜下做切除,患者是感觉不到疼痛的。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切除方式是做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一般是在麻醉下做此操作。大肠息肉包括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由于息肉有可能发生癌变,建议患者及时进行切除。

肠息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肠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肠道良性息肉的一种,在临床当中往往通过肠镜发现,病人往往缺乏自主症状。如果这种息肉>2-3cm,根据不同医院的情况,有时候内镜下切除就会存在困难,有时候则需于胃肠外科,通过腹腔镜进行局部切除。尽早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往往能够于内镜下切除,可从很大程度上减少病人创伤,也可减少病人的医疗负担。

糖耐量异常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应在3.9-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在7.8mmol/L以内,糖耐异常主要是指血糖大于正常值,且又低于糖尿病的标准,出现这种症状时,则可通过饮食及运动来进行控制,必要时可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如果这40年一直保持糖耐量异常,而没有向糖尿病进展,就不必特别担心,可以不必用药治疗。糖耐量异常是指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处于7.8-11.1mmol/L之间,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女性在怀孕之后,由于胎盘产生的激素影响,往往孕妇会出现糖代谢的异常。建议:首先应该限制或拒绝吃含蔗糖的食物,还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