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基底段结节
肺结节一般分为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一些实性结节恶性程度最高,最容易发生早期恶性转化,需要胸外科医师介入治疗,如果结节小于5mm,建议每年随访一次,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如果结节在6-8mm之间,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部HRCT。如果结节正在生长,称为生长结节,仍需高度怀疑早期肺癌,请向胸科医生请求手术治疗,如果肺基底段的小结节大于8mm,且是实性结节的一部分,则高度怀疑早期肺癌,请尽快进行胸外科手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放疗、化疗或基因靶向药物治疗的疾病检查。
肺基底段结节
肺部结节通常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三厘米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可单发或者多发,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结核、肉芽肿等,也有一部分肺结节是肿瘤或癌前病变。肺结节本身大多没有症状,一般在做胸部CT检查时可发现,在CT检查的报告单上可以看到有关肺结节的描述,依照结节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称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毫米者称作小结节。那么左肺下叶基底段结节,不管是左肺右肺,5毫米的结节,属于微小结节,建议定期复查、随访。
肺基底段结节
如果结节影比较小,而且也很难取到活检,则需要定期的复查随诊观察结节影有没有变化,如果在随诊的过程中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则尽可能的住院治疗,明确诊断,必要时手术治疗。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结节,是发生在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的病变,引起结节影的原因很多,当我们发现肺部有结节影的话,最好进一步行胸部的CT检查,了解结节灶的大小以及性质。
左肺下叶背段结节
若患者极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出现毛刺征、分叶征,需要警惕癌性结节的可能。部分结节病理回报是真菌结节,还需要行规范的抗真菌治疗。若随访过程中大小形态没改变,继续随访观察,无需特殊处理。
肺下叶基底段小结节
肺部结节是肺部影像学上的描述性术语,大于三公分称为肿块,小于三公分称为结节,根据大小不同结节还可分为小结节及微小结节。一般而言,小结节大多数属于良性病变,处于左肺下叶外基极端的小结节,大多数属于良性病变,可观察其大小及周边相处的情况,以及质地密度等。1、若边界清楚,增强气体未见强化,一般考虑是良性病变,予观察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肺部CT评估其变化程度即可,若无变化,继续随访。2、若可见到枫叶征,毛刺征等改变需要警惕其恶变的可能,必要时行组织活检来定性。
肺下叶基底段小结节
双肺下叶外基底段小结节灶,首先考虑是由于肺部慢性炎症所引起的,也有可能存在肺结核的可能,所以这种情况要排除一下结核的可能,可以通过痰培养来进行检查,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平常要注意多喝温开水,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温度的适宜,注意多休息。如果身体存在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说明存在慢性肺炎的可能,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对症来进行治疗,一般可以通过采取输液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全肺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全肺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有这么几条:第一、术前做全面的检查后,术前分期比较晚,属于中心性肺癌的,肿瘤发生于肺的根部,就是说分期基本上是属于在三期3A了或者是3B期这种;第二、做了气管镜检查,肿瘤主要位于主气道内,然后了只能做全肺切除的,还有就是肿瘤比较巨大,考虑做单纯的肺叶切除有困难或者是做袖式切除有困难的,可能也得去做全肺切除;第三、术中我们计划是袖式切除,所谓的袖式切除就是保留另一个肺叶,但是做的过程当中是失败的,可能也得补充做全肺切除。
全肺切除术的禁忌症有哪些
全肺切除术的禁忌证:第一、术前病人肺功能很差,比如:肺功能属于重度的肺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或者是血气分析,氧分压很低的或有吸肺史或有肺气肿、肺心病或有其它的特殊疾病的,就是预计术后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第二、肿瘤侵犯了范围比较大,比如侵犯了心包、心肌、侵犯了脊柱等这一类,估计行全肺切除,切除不彻底的容易复发的这类也不适合做全切除;第三、能做肺叶切除的尽可能的做袖式切除,我们也要积极的去尝试做,肺切除和肺叶的袖式切除而不直接去做全肺切除。
左肺上叶舌段小结节
若体积较小,无分叶征,毛刺征,大多数考虑良性结节,可定期随访监测其形态变化。结节有一个分为小结节,和微小结节,左肺上叶舌段结节,可根据其大小形态还进一步明确其性质。若变大,形态上出现分叶征,毛刺征,需要活检明确其性质,再通过petct确定其分期。
左下肺外基底段小结节
若直径较小,有钙化或微小的结节影,只需定期复查,每3至6个月行胸部CT检查。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结节,如炎性假瘤,结核结节,错构瘤,肉芽肿等疾病;建议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等检查,明确结节具体病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