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科普聚合
"血糖值"相关问答:

血糖值范围

正常人的血糖范围为:空腹血糖为3.9-6.1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低于2.8摩尔/升,空腹血糖高于6.1摩尔/升,为异常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摩尔/升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对于一般人来讲空腹血糖正常值保持在3.9~6.1mmol/L范围即可,但因孕妇特殊性将血糖正常值控制较为严格,规定孕妇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1-5.1mmol/L,如果超出正常范围,需要注意了,以避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新血糖值标准是多少

一般来说,正常的空腹血糖在3.9到5.6毫摩尔每升之间最佳,放宽标准来说,空腹血糖在6.1毫摩尔每升以下也是正常的,而正常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在3.9到7.8毫摩尔每升以下。如果病人空腹血糖在7.0毫摩尔每升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1.1毫摩尔每升以上,即为诊断糖尿病血糖的一个切点。

喝酒影响血糖值吗

正常的人少量喝酒一般不会影响血糖,如果大量喝酒,正常人容易出现低血糖,可能与饮酒以后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有关系,经常喝酒就会影响到血糖,尤其是大量的饮酒,会影响到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导致B细胞的分泌量减少,出现血糖升高。喝酒肯定会影响到血糖,因为喝酒会损伤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的分泌量下降,尤其是以前患有糖尿病,这样会更加加重病情。

人体正常血糖值表

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都是血糖的常用指标,空腹血糖在3.9到6.1毫摩尔每升之间或者在5.6毫摩尔每升以下时为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每升以下为正常,而糖尿病的切点值为空腹血糖在7.0毫摩尔每升以上,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1.1毫摩尔每升以上。

饭后两小时正常血糖值

一般而言,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每升以下是正常的。若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到11.1毫摩尔每升之间,则糖耐量异常。若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1.1毫摩尔每升以上,并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比如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则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孕期血糖值多少算正常

孕妇的血糖标准值如下:1、如果在早期测血糖,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是随机的血糖大于11.0mmol/L,或者是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要考虑是孕前糖尿病,即糖尿病病人合并妊娠;2、如果在妊娠24-26周进行正规OGTT,即糖尿病筛查,空腹的血糖≥5.1mmol/L、餐后1小时进食即进食葡萄糖以后1小时的血糖≥4.0mmol/L、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8.5mmol/L,符合三条里面的一条,就诊断妊娠期的糖尿病,要进行妊娠期血糖监控。血糖监控三糖两重。三糖就是空腹的血糖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还有餐前糖化血红蛋白,两重要监测孕妇的体重、监测胎儿的体重。

血糖值11点多严重吗

血糖11,严重吗?这个血糖要看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到6.1,大于等于7,即是糖尿病,空腹血糖11比较高,已经远超了糖尿病的标准,所以空腹血糖11是比较高的,应该要立即治疗。如果血糖11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是3.9到7.8,11也超出了这个范围,所以也是需要治疗的。如果餐后随机血糖是11,那么属于正常的范围,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所以血糖11严不严重,主要看是什么时候的血糖。

不空腹血糖值多少正常

常规情况下非空腹血糖指的是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以及随机血糖、睡前血糖等等。餐后两个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应该在4.4~7.8毫摩尔每升之间,睡前的血糖最好控制在6.0毫摩尔每升左右,随机血糖最好在4.4~7.8毫摩尔每升之间。非空腹血糖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非空腹血糖增高容易造成大血管以及微血管的病变,容易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

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值

孕期要按时规范的产检,怀孕24到28周要做个糖耐量实验。孕妇餐后2h血糖的正常值应该是<8。5mmol/L,如果孕妇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值超过8。5Mmol每分,就可以考虑是妊娠是糖尿病,妊娠期24-28周会进行一个血糖的筛查,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OGTT试验,一但发现血糖是异常的,就需要及时通过饮食和运动锻炼,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妊娠期对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地区建议孕妇妊娠24~28周,首先检查空腹血糖,若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5。1毫摩尔每升的,患者可以直接诊断其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不必做糖耐量减实验。

孕妇血糖值多少需要打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分为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如果通过饮食加适当的活动,一直血糖控制不下来,餐后血糖都在八左右,空腹血糖在6。0左右,这种情况一定要打胰岛素。所有类型的孕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是比较严格的,其目标均为空腹血糖小于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如果患者经过糖尿病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控制,血糖达不到上述的控制目标,便可以开始启用胰岛素的治疗,胰岛素的治疗从小剂量起步,根据血糖的结果逐渐调整,直至达到满意控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