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年患者对包括甲氨蝶呤(如果不禁忌使用)在内的DMARD(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无效时,可用依那西普与甲氨蝶呤联用治疗。已证实依那西普单独使用或与甲氨蝶呤联用时,可降低X线检测相的关节损害进展率,并改善关节功能。强直性脊柱炎(AS)重度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成年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时可使用依那西普治疗。
主要成份:依那西普 辅料:甘露醇、蔗糖和氨丁三醇(Tris)。 活性成份来源:依那西普是利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产生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75 Fc融合蛋白。二聚体由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p75)的胞外配体结合部位与人IgG1的Fc片段连接组成。组成依那西普的Fc包括CH2、CH3及连接部位,但不包括IgG1的CH1部分。通过检测依那西普中和TNFα介导A375细胞的成长抑制作用确定依那西普的效能,依那西普的活性为1.7×106 单位/mg。
本品需在有诊断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经验的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尚未进行药物相容性研究,禁止将依那西普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本品的制备和使用方法请参见说明书的“注射用依那西普(恩利)的使用说明”部分。成人(18-64岁)类风湿关节炎推荐剂量为25mg每周二次(间隔72-96小时)或50mg每周一次,已证实50mg每周一次的给药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参见药理毒理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推荐剂量为25mg每周二次(间隔72-96小时)或50mg每周一次。老年患者(>65岁)无需进行剂量调整。用法用量与18-64岁的成人相同。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注射部位本品的注射部位为大腿、腹部和上臂,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每次在不同部位注射,与前次注射部位至少相距3cm。禁止注射于皮肤柔嫩、瘀伤、发红或发硬部位。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注射用依那西普(恩利)的使用说明”。处置依那西普冻干粉在使用前必须置于20C-80C冰箱内贮存,不可冷冻。本品溶解后应立即使用。如果不立即使用,应将西林瓶中溶解后的依那西普注射液贮存于2℃-8℃冰箱内,溶剂的预填充注射器橡皮塞中含有橡胶(干燥天然橡胶)。在接触或使用依那西普之前,患者或护理人员应联系医生询问如何处置已知或可能对橡胶产生的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对本品中活性成份或其他任何成份过敏者。脓毒血症患者或存在脓毒血症风险的患者。对包括慢性或局部感染在内的严重活动性感染的患者不能使用本品治疗。
成年患者不良反应在268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开展的双盲和开放性试验中对本品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包括2项安慰剂对照试验(349名依那西普组患者和152名安慰剂组患者)和2项活性对照试验,其中一项为比较依那西普和甲氨蝶呤的活性对照试验(415名依那西普组患者和217名甲氨蝶呤组患者),另一项为比较依那西普(223名患者)、甲氨蝶呤(228名患者)以及依那西普联用甲氨蝶呤(231名患者)的试验。在依那西普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中,由于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同;在第一个活性对照试验中,甲氨蝶呤组的退出率(10%)明显高于依那西普组(5%);在第2个活性对照试验中,经过2年治疗以后3个治疗组由于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的发生率相似,其中依那西普治疗组为16%、甲氨蝶呤治疗组为21%、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为17%。在4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508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本品进行了治疗。在比较本品和安慰剂的双盲临床试验中,注射部位反应是本品治疗患者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进行了安慰剂对照试验,依那西普治疗组349名患者和安慰剂治疗组152名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5%。在第一个活性对照试验中,415名依那西普治疗患者和217名甲氨蝶呤治疗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和8%;在第二个活性对照试验中,经过2年治疗后3个治疗组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依那西普治疗组16%、甲氨蝶呤治疗组15%、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17%。下述不良反应是基于在成人进行的临床试验报告和上市后监测报告。在各器官系统中,将不良反应按发生率(可能出现该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高低分类列出,分类标准如下:很常见(>1/10);常见(>1/100,1/1000,1/10000,
特别警告曾有使用依那西普发生严重感染(包括脓毒血症和结核病)的报告,一些是致命感染。这些感染是由于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也曾有机会致病菌感染的报告。需要对在依那西普治疗过程中出现新发感染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必须停止使用依那西普。复发性或慢性感染的患者或存在可能导致患者易受感染的潜在条件,当考虑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时,应谨慎使用。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Anakinra)联合治疗与严重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由于并未证实该联合治疗可以增加临床疗效,因此不推荐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联合使用。在一项48例使用依那西普或安慰剂治疗的中度到重度酒精性肝炎住院患者中进行的试验表明,依那西普治疗无效,且治疗6个月后,依那西普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不推荐酒精性肝炎患者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患有中度到重度酒精性肝炎的患者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时,医生应谨慎使用。溶剂的预填充注射器橡皮塞中含有橡胶(干燥天然橡胶)。在接触或使用依那西普之前,患者或护理人员应联系医生询问如何处置已知或可能对橡胶产生的超敏反应(变态反应)。一般注意事项感染由于依那西普的平均消除半衰期约为70小时(范围:7-300小时),因此在使用依那西普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必须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价。曾有使用依那西普发生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结核病和机会致病菌感染(包括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报告(参见“不良反应”)。这些感染是由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真菌和其他机会致病菌不能被识别导致治疗延误,有时导致死亡。在很多报告中,患者也同时使用包括免疫抑制剂在内的药物治疗。在评估患者感染情况时,相关机会致病菌对患者的风险也应考虑(如地方性真菌病)。需要对在依那西普治疗过程中出现新发感染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必须停止使用依那西普。复发性或慢性感染的患者或存在可能导致患者易受感染的潜在条件(如晚期糖尿病或糖尿病控制不良),当考虑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时,应谨慎使用。结核病(TB)已有报告使用TNF拮抗剂(包括依那西普)的患者出现结核病,包括弥散性结核和肺外表现。结核病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再活化或新的感染。在开始使用依那西普治疗前,必须对结核病风险高的患者进行活动性或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评估。该评估包括结核病患者的个人信息及详细医疗史、以往与结核病人的接触史和以往和/或目前的免疫抑制治疗法。所有患者需进行恰当的筛选试验,例如结合菌素皮肤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可以参考当地推荐的方法)。处方医生应注意结合菌素皮肤试验出现假阴性的结果,特别是那些患有严重疾病或免疫缺陷的患者。如果患者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感染,则禁止使用依那西普治疗。在依那西普开始治疗前,必须预防潜伏性结核感染。有些治疗前潜伏性结核感染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使用依那西普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感染。使用依那西普过程中医生应监测患者有活动性结核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包括那些潜伏性感染检测阴性的患者。并应参考适用的当地治疗指南。如果患者确诊为潜伏性结核病,则在开始使用依那西普前必须按照当地推荐的方法进行抗结核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应慎重考虑使用依那西普治疗的受益/风险平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核感染的几率会更高。应告知患者在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期间或治疗以后,患者若出现结核病(例如,持续性咳嗽、体重减轻和低热)的体征/症状均应寻求医学指导。乙型肝炎病毒激活曾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接受包括依那西普在内的TNF抑制剂治疗时出现乙肝病毒(HBV)激活的报告。有HBV感染风险的患者在开始抗-TNF治疗前,必须对先前HBV感染情况进行评价。尚不明确依那西普和HBV激活的因果关系,已确诊为HBV携带者的患者使用依那西普时,应谨慎使用。如果HBV携带者使用依那西普治疗,应监测HBV感染激活的体征和症状,必要时应采取恰当的治疗。丙型肝炎恶化曾有使用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出现丙型肝炎恶化的报告,但是尚不明确依那西普和丙型肝炎恶化的因果关系。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曾有患者使用糖尿病治疗药物后使用依那西普治疗出现低血糖症的报告,其中一些患者不得不减少使用抗糖尿病的药物。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联合治疗与单独使用依那西普相比,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联合治疗与严重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增高相关。并未证实这种联合疗法可以增加临床效果。因此不推荐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联合使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依那西普和阿巴他塞联合治疗在临床研究中,依那西普和阿巴他塞联合治疗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并未证实这种联合疗法可以增加临床效果,因此不推荐使用。变态反应常有报道与依那西普使用相关的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和荨麻疹,严重的此类反应曾有发生。如果出现任何重度的变态或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止使用依那西普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免疫抑制由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以介导炎症反应并调节细胞免疫反应,所以TNF抑制剂(包括依那西普)会影响患者对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抵抗力。在一项对49名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研究中,无证据显示其可能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或效应细胞群计数改变。当患者明显暴露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应暂停使用依那西普,并应考虑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预防治疗。在免疫抑制或者慢性感染患者中依那西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恶性肿瘤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上市后曾有侵犯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的报告(包括乳腺癌、肺癌和淋巴瘤)(参见“不良反应”)。在TNF抑制剂的临床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TNF抑制剂治疗患者出现淋巴瘤的病例较多,但较为罕见,且安慰剂治疗患者的随访期比TNF抑制剂治疗患者的随访期短。此外,长期处于高活性炎症疾病状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淋巴瘤风险增加,从而使风险评估更为复杂。就目前所知情况,不能排除TNF抑制剂治疗患者出现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曾报告采用TNF拮抗剂(包括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产生非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在依那西普的临床试验中综合对照部分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依那西普治疗组患者产生NMSC的病例较多,尤其在银屑病患者。推荐所有患NMSC风险增高的患者进行周期性的皮肤检查。在使用TNF-拮抗剂(包括依那西普)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有致命恶性肿瘤(特别是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报告。多数患者接受了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疫苗接种依那西普治疗过程中严禁使用活疫苗。尚无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由于接受活疫苗而发生二次传播感染的资料。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中,184例成年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在第4周接受了多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多数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能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产生有效的B细胞免疫应答,但是与未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比较,总滴度略低,但少数患者滴度增加2倍,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自身抗体形成依那西普治疗可能会产生自身抗体(参见“不良反应”)。血液学反应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罕见报告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非常罕见报告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导致死亡。有血恶液质病史的患者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时,应谨慎使用。使用依那西普过程中,所有出现血恶液质或感染征兆(比如持续发热、咽喉痛、淤血、出血、苍白)的患者,应立即寻求医疗指导。以上患者应当立即进行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在内的检查;如果确诊血恶液质,必须停止使用依那西普。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罕见报告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参见“不良反应”)虽然还没有依那西普用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试验,但其他TNF抑制剂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疾病活动性有所增加。当对曾经或正患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患者或者被认为可能增加出现脱髓鞘疾病风险的患者开立处方时,应建议进行包括神经系统评估在内的详细风险/受益评估。联合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进行为期2年的对照临床试验表明,依那西普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不会导致非预期的安全性事件,且依那西普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的安全性特点与依那西普或甲氨蝶呤单独使用时报告的安全性特点相似。目前正在进行长期联合用药安全性特点的评估。依那西普与其他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共同使用时,恩利的长期安全性还未确定。尚未进行依那西普与银屑病的其他系统疗法或光疗法共同使用的研究。肾和肝功能不全根据药代动力学资料(参见“药代动力学”),肝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经验有限。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CHF)患者使用依那西普时,医师应特别谨慎。上市后曾有使用依那西普的患者在有或无明显促发因素的情况下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的报告。两项用于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因缺乏疗效而终止。尽管不是最终结论,但其中一项试验的资料显示使用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倾向。
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联合治疗与单独使用依那西普或者阿那白滞素治疗的患者相比,两种药物同时治疗时患者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历史数据)。另外,在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中,与单独使用依那西普的患者相比,接受基础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同时使用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后,严重感染(7%)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病率增高(参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尚未证实依那西普和阿那白滞素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临床效果,因此不推荐使用。依那西普和阿巴他塞联合治疗在临床研究中,依那西普和阿巴他塞联合治疗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并未证实这种联合疗法可以增加临床效果,因此不推荐使用(参见“注意事项”)。依那西普和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接受确定剂量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成年患者合并使用依那西普后,与单用依那西普和单用磺胺类药物相比,合并用药患者的平均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尚未明确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无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发现,依那西普与糖皮质激素、水杨酸盐类药物(除柳氮磺胺吡啶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镇痛药或甲氨蝶呤合并使用时未见药物相互作用。(疫苗使用参见“注意事项”)未发现与地高辛或华法林合并用药时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药代动力学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没有开展妊娠妇女使用依那西普的研究,因此尚未建立妊娠妇女使用依那西普的安全性。在大鼠和家兔中进行的发育毒性研究中未发现依那西普对胎崽的损害。还没有关于依那西普的围产期和产后毒性以及依那西普对生育力和生殖能力的影响的临床前数据,且动物的生殖研究并不能很好预示在人体中的结果。因此,不推荐妊娠妇女使用依那西普,建议育龄妇女在依那西普治疗期间不要怀孕。仅在当明确需要时,妊娠妇女才可使用依那西普治疗。哺乳期的使用尚未建立哺乳期妇女使用依那西普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依那西普是否通过人的乳汁分泌。皮下注射给予哺乳期大鼠后,依那西普可以通过乳汁排泄,且可以在胎仔血清中检测到依那西普。由于许多药物和免疫球蛋白可由人乳汁分泌,因此哺乳期妇女需考虑是否停止哺乳或停用依那西普。
不适用
无需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剂量调整。
请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药师
专家科普
更多科普文章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专治格林巴利综合症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恢复其功能并使体内产生抗致病病毒抗体预防复发达受损神经再生修复.格林巴利综合症是指一种急性疾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在急性进展期,病人免疫功能亢进,又无合并感染或其它禁忌症时,可应用激素.若已出现呼吸肌麻痹而辅助呼吸和免疫功能低下,且已合并呼吸道感染者,以不用为宜.血浆替换疗法,有人认为有一定疗效,特别对于年轻患者,早期应用效好.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可能有裨益.亦可给干扰素.非急性期可给B族维生素,加兰他敏,地巴唑等.另外也可以配合一些中药调理.反射障碍 四肢腱反射多呈对称性减弱或消失,腹壁提睾反射多正常,少数患者可因锥体束受累而出现病理反射征。
长效普利降压药
普利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一线降压药,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经过其发展有一代和二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长效普利类降压药物主要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其中依那普利和呋辛普利属于第二代降压药,副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该类药物一般每天使用,一次1片,或者遵医服用即可,长期使用普利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刺激性咳嗽和血管水肿,当停止药物后这些副作用可能会自然消失。
克罗恩病肛瘘如何治疗
克罗恩病得肛瘘的治疗方法如下:1、对于单纯性肛瘘的患者,肛瘘已经是他的一个高危的因素,一是给他降阶梯治疗,使用生物制剂让它不会进一步的发展。2、对复杂性的肛瘘,同样也是要降阶梯治疗,首先要给予重拳出击,把生物制剂打上。那么在打以前,需要和多学科团队的普外科的、普外肛肠科的老师来合诊,看需不需要肛瘘挂线治疗,需不需要做复杂的瘘管的切除,如果患者有肛周脓肿,一定要切开引流,在这些事情完成了以后,才能给病人用上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