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呈非糜烂的炎性改变,如黏膜色泽不均、颗粒状增殖以及黏膜皱襞异常,组织学上以显著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增生异常、胃腺萎缩及疤痕形成等为特点。
病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液的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年纪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所以检查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是针对病因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第二就是实验室查血常规,查维生素B12,也可做胃液分析,比如A型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降低,血清学检查,A型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B型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
第三就是胃镜检查,可以直接的看到胃、食管、十二指肠的一些粘膜的病变,取部分组织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病理检查除了可以看到炎性细胞渗出外,还可以看到是否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上皮化生或者增生。
第四个就是X线的钡餐检查,主要用于老年、体质虚弱的病人,以及其它不能做胃镜检查的患者。

慢性胃炎

问题没解决?找专家咨询一下

知名专家24小时在线回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医患问答

更多

慢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区别

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区别1.慢性胃炎刚开始发病的时候是在胃的底部,长期的慢性胃炎比如长达五年或者是十年的病期,并且一直得不到缓解它就会发展成萎缩性胃炎;2.萎缩性胃炎它主要的发展首先是在胃窦,然后会沿着胃小弯发展到贲门,再从胃底发展到胃体弥漫到整个胃,等发展到全胃的时候就会变的非常严重;3.萎缩性胃炎是属于一个癌前疾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再严重就会发展到异型增生,最后会发展到癌,所以患了胃炎需要引起重视,不管是严重或是不严重的胃病都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胃炎引起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的炎症,如果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的患者症状不是十分明显,部分的患者可以出现上腹隐痛或者是不适的感觉以及上腹饱胀感,早饱,恶心,嗳气等一些消化不良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呕吐或者是贫血,食欲的下降等一些症状表现,慢性胃炎的发生通常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或者是长时间的大量吸烟饮酒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想要控制疾病,一定要积极的去除诱发因素,并且如果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特效药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一、PPI类药物,就是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有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艾索美拉唑等。二、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三、胃肠动力药,包括有吗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四、胃粘膜保护药,可以选择铝镁加混悬液、达喜、施维舒、铋剂等。五、助消化药,包括复合维生素B、复合消化酶。六、根除HP(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可以选择四联疗法,就是一种PPI+2种抗生素+一种铋剂,常用的抗菌素主要包括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呋喃唑酮等,疗程是7到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