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就是通过以下原理来治疗慢性胃炎的:
第一是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属于内脏,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用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第二是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转化为平衡状态,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灸手法完成的。
第三就是扶正祛邪,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
专家科普
更多语音答疑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慢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区别
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区别1.慢性胃炎刚开始发病的时候是在胃的底部,长期的慢性胃炎比如长达五年或者是十年的病期,并且一直得不到缓解它就会发展成萎缩性胃炎;2.萎缩性胃炎它主要的发展首先是在胃窦,然后会沿着胃小弯发展到贲门,再从胃底发展到胃体弥漫到整个胃,等发展到全胃的时候就会变的非常严重;3.萎缩性胃炎是属于一个癌前疾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再严重就会发展到异型增生,最后会发展到癌,所以患了胃炎需要引起重视,不管是严重或是不严重的胃病都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胃炎引起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的炎症,如果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的患者症状不是十分明显,部分的患者可以出现上腹隐痛或者是不适的感觉以及上腹饱胀感,早饱,恶心,嗳气等一些消化不良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呕吐或者是贫血,食欲的下降等一些症状表现,慢性胃炎的发生通常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或者是长时间的大量吸烟饮酒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想要控制疾病,一定要积极的去除诱发因素,并且如果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特效药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一、PPI类药物,就是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有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艾索美拉唑等。二、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三、胃肠动力药,包括有吗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四、胃粘膜保护药,可以选择铝镁加混悬液、达喜、施维舒、铋剂等。五、助消化药,包括复合维生素B、复合消化酶。六、根除HP(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可以选择四联疗法,就是一种PPI+2种抗生素+一种铋剂,常用的抗菌素主要包括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呋喃唑酮等,疗程是7到14天。